第350章 咱家要发达了(1 / 2)

张晋和赵启年顺着如意的视线望去,那人轻轻点头,拱手示意。

两人也跟着拱手还礼,看着那辆雅致的马车驶远了。

如意问道:“张大哥,你认识他?”

“如意,咋不问你二叔我?我跟更熟一些!”赵启年抢过话头。

如意心里嘀咕:就是不想喊你叔,才不问的。

张晋点点头:“在京中我与他只是点头之交,他家住在启年家隔壁。”

“你这丫头,莫不是看人家生得好,就动了什么心思?”赵启年贱兮兮挑着眉,“哟,我可怜的成意兄弟哦!”

“启年,少胡说八道!”赵夫人狠狠拍了儿子后背一下,“说话当心分寸,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她转而朝如意笑道:“如意,你想知道什么,让明秀跟你说说。”

上了赵家马车,不等如意再问,赵明秀便把底细和盘托出:“他是京中陈阁老的长孙,叫陈彦之。”

“自幼跟着陈阁老读书习字,天分极高。他年岁和张家大公子相仿,两人在京中素有‘京城双俊’的名号。张大公子已有秀才功名,他晚些入考,想来是想先夺个小三元。”

“可惜啊,他家祖籍也在咱清平县。如今张二公子随张县令迁来此地,两人这就对上了——县案首到底花落谁家,还真不好说。接下来,可有好戏看喽!”

“如意,你打听他,莫不是真如小弟说的那样?”赵明秀也好奇起来。

“你这丫头,怎地学你小弟那般胡沁!”赵夫人伸手揉了揉赵明秀的脑门。

“娘,这儿又没外人。”赵明秀眼巴巴望着如意,等着她的答案。

“明秀姑姑,我只是好奇罢了。咱们这地界,毕竟少见这般贵公子。”如意解释道,又问,“那他人品如何?”

“京中都说他是谦谦公子,为人极是和煦。”

“哦……”如意应着,心里暗自琢磨,许是自己太过敏感了。

他那眼神说不定是看向张晋的敌意,正好扫到了自己——早上张大哥也在这个方向,两人在考场上本就有竞争,多看两眼也正常。

第二日送考时,那位锦衣公子没再把视线投过来,如意这才松了口气,暗自心想:人家在京中见惯了大家闺秀,怎会对自己这小丫头片子另眼相看。

村里还有杂事要忙,后头几日的送考,便全交给姜老爹操心了。

按常理说,县试里若能连中三场案首,后头两场便可免考。

可这回考生们竟一路考到了最后一日,看来要么是考生中没出太拔尖的,要么便是拔尖的不止一个,得实打实角逐一番才行。

张晋在京中虽没什么盛名,可在清平县地界,谁不知县令家的公子才学顶呱呱?

本以为头场考完,案首之名就该落在他头上,没成想县衙那边迟迟没动静。

清平县的百姓私下里议论不休,最后都猜:定是县令大人为了避嫌,要等考完所有场次,再实打实评定名次。

等最后县试放榜,榜上赫然写着“双案首”,另一个名字是“陈彦之”。清平县的百姓顿时炸开了锅,纷纷嘀咕:“这人是谁?怎么从没听过?”

马车上,陈彦之眉头微蹙。

虽是双案首之一,可看着自己名字上头的“张晋”二字,他揉了揉太阳穴,又听着车外众人的议论声,索性放下帘子,对身边侍卫道:“祖父在乡下的那些亲戚,如今在何处?寻个识趣的来,带在身边用。”

“是!”侍卫领命,转身朝着清平县西北角而去。

一处不算小的院子,门楣上写着“王府”二字,只是木门已显斑驳。

侍卫上前叩了三下,等了片刻,才听见门轴“咯吱”作响——想来是许久没修缮,沉重得很。

门后探出个瘸腿老头,瞎了一只眼,声音像多年没上油的风箱:“你找谁?”

“老人家,这里可是陈菱花家?”侍卫核对姓名。

“我娘早死了,你寻她作甚?”老头哑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