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彪默默收好南匈奴的战书,心情复杂。
他本是来打探天子御驾亲征的虚实,甚至准备委婉劝谏一番。
结果亲眼见到天子拍板,亲征之事看来已是板上钉钉,无可转圜。
“对了,太尉匆匆而来,所为何事?”
刘辩的声音将杨彪从思绪中拉回。
杨彪短暂愣神,迅速回道:“臣听闻陛下欲御驾亲征,心中感佩万分,臣与弘农杨氏,愿竭尽所能为陛下分忧,打算出资八千万钱,以供陛下军资。”
既然阻止不了,那就全力支持吧。
刘辩讶然的多看了他几眼,脸上露出笑容,赞许道:
“原来如此,太尉忠心体国,朕心甚慰,此番南下,洛阳朝堂还需太尉与尚书令多加看顾,朕方能安心在前线督战。”
“陛下放心,臣等定当竭尽全力。”
“嗯,若无他事,卿等便先退下吧。”
刘辩摆了摆手。
“臣等告退。”
杨彪与刘豹等人躬身退出章德殿。
一出殿门,杨彪在心里把王允骂了一千遍!
现在已经晚了。
前几日那么好的机会,王允说是去劝,结果中途堕落。
现在好了,事情已经成定局。
杨彪叹息摇头,看来自己得从族中挑些人出来,看看能不能随军护卫陛下的安全。
“太尉请留步。”刘豹满面红光的追了上来。
杨彪正心烦意乱,随口问道:“何事?”
刘豹搓着手,脸上闪烁着期待,“陛下已准我匈奴勇士编为御前骁骑,不知这御前骁骑的番号、军旗、印信一应事务……”
太尉管的就是这个,大汉各军的番号都是他发布的,军旗也由太尉府授予。
杨彪满脑子都是王允,哪有心思理会这些细务,他不耐烦的摆了摆手:
“知道了,先把你们的人带到校场去。”
这种事他随便招呼几个府臣就处理了。
不然最近朝廷在扩军,那么多新增的番号他全亲自操办,得累死不可。
说完,也不等对方再说什么,杨彪带着一肚子闷气,快步离开。
他得回去支取八千万钱。
……
荀彧写好了天子要御驾亲征的檄文,文书由洛阳向各地传发。
其中讲述了朝廷遇到的困难,号召天下百姓一起炒麦粉,用以供给前线将士,维护山河统一。
朝廷已经到了只能向前线供给炒麦的时候。
不供给生麦是因为可以免掉厨子,可想局势之艰难。
荀彧算过一笔账,五十万大军每日吃掉炒麦五万石,每月需要一百六十万石。
这需要一万个厨子日夜不停的炒,数千个石墨连续不断。
需要参与运送的民夫三十万人次。
不算盐、武器盔甲、战马、军饷之类的花费,哪怕是最简单的炒麦,每个月朝廷需要付出至少十亿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