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4章 旧土反扑(1 / 2)

北境粮运与西市沟渠两个试点的成功,如同在沉闷的旧屋中凿开了两扇透气的窗,不仅带来了新鲜空气,更让许多人看到了屋外更广阔天地的可能。

数据是最有力的语言,当“节省三成”、“提前五日”、“损耗降至半成”这些实实在在的数字摆在面前,任何基于“祖制”、“体统”的反对都显得虚弱无力。

朝堂之上,关于新法的风向开始微妙转变。

之前那些或明或暗的抵制声音明显弱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官员开始“认真研究”起新法的细则,甚至有人主动向叶风、叶明示好,询问是否有更多试点推广的计划。

李云轩顺势下旨,将“直达分拨”的试点范围扩大到整个北境边军的常规补给,并在工部内部,将“分段承包”的模式推广到京城其他非核心区域的官方修缮工程。

叶明并未被这初步的胜利冲昏头脑。他深知,触及根本利益的改革,绝不会一帆风顺。

旧势力如同蛰伏的百足之虫,表面的退让之下,是更深层次的谋划与反扑。

果然,新的麻烦很快以另一种形式出现。

漕运司那边,孙主事等人表面上积极配合新法推广,但在具体执行中,却开始玩起了新的花样。

他们以“新线水文复杂”、“需熟悉航道”为由,在核算新路线运输成本时,有意无意地抬高了一些非关键环节的费用,试图从“过渡补贴”和新路线的运营中,找回部分失去的利益。

同时,他们开始鼓动一些依附于旧漕运线路的地方势力和行会,向朝廷上书,陈情“新法导致部分漕丁无事可做,恐生民变”,试图制造舆论压力。

而在工部,“分段承包”的推广也遇到了新的挑战。

一些有背景的大工行,见无法阻止这种新模式,便开始利用自身的人脉和资源,在竞标过程中做手脚。

或是联合几家进行围标,哄抬价格;或是贿赂负责招标的小吏,提前获取标底或打压有竞争力的小工队。

陈记工队在后续的一次竞标中,就因“资质尚浅,恐难当大任”这种模糊的理由被排除在外,最终中标的是一家报价高出两成、却与某位工部郎中有姻亲关系的大工行。

这些手段更为隐蔽,也更为阴险。它们不再直接对抗新法,而是试图在新法的框架内,通过扭曲规则、利用漏洞,将新法异化为新的利益输送工具,或者至少,将新兴的挑战者扼杀在摇篮里。

“他们学得倒快。”叶明听着叶风和鲁衡的汇报,冷笑一声,“知道硬抗不行,便开始钻空子,玩规则了。”

叶风皱眉道:“漕运那边,抬高成本尚可核查,但那些‘民变’之忧,虽是夸大其词,却也不得不防。工部这边的围标、串通,取证困难,处理起来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叶明沉吟片刻,道:“他们有张良计,我们便有过墙梯。漕运成本核算,让王账房带人,联合户部、工部精通河道工程的官员,组成联合核算小组,亲自沿着新路线走一趟,实地测量,将每一项成本都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