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2章 利刃破冰(1 / 2)

叶明那套“威逼利诱”加“分化瓦解”的组合拳,开始如同精准投入静湖的石子,在看似凝滞的局势中激起了层层涟漪。

户部右侍郎叶风亲自坐镇,召见了漕运司孙主事及几位相关官员。

他没有疾言厉色,而是将王账房精心核算的“过渡补贴”细则与沿河新码头、仓廪的扶持构想摊在了桌上。

“孙主事,诸位,”

叶风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北境试点,乃陛下关切之事,关乎边军稳定,不容有失。本官深知漕运维系不易,数千漕丁生计更是重中之重。”

“故而,户部拟定了此份细则,沛城、武定两仓因此次改道所减收之数,可由朝廷补贴五成,为期一年,以作缓冲。”

“同时,新线路上这几处码头,朝廷亦会拨款扶持扩建,届时新增的转运事务,还需倚仗诸位。”

他手指点着地图上那几个被圈出的地点:“漕运之利,在于通畅与效率。若固守旧路,坐视损耗,长远来看,于国于民,于诸位之前程,皆非益事。还望诸位权衡利弊,助本部将此试点推行下去,亦是给朝廷,给陛下一个交代。”

孙主事看着那白纸黑字的补贴细则和清晰标注的新码头位置,脸上的笑容有些僵硬。

他原本打算以“漕丁生计”为盾牌,软抵抗到底,没想到对方不仅算清了他的底牌,还给出了真金白银的补偿和未来利益的画饼,更让他心惊的是,叶风最后那句“给陛下一个交代”,以及那看似随意提及的“前程”二字。

与此同时,李君泽在朝会上,果然依计而行。

讨论到南方税粮转运损耗时,他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北境新法试点,旨在革除积弊,减少损耗。望相关各部,务必倾力配合,若有推诿掣肘者,恐负圣望。”目光似是不经意地扫过工部和漕运司几位官员的面庞。

压力,无声无息地传递开来。

另一边,京城西市沟渠工地。

当那几个地痞再次晃悠到附近时,发现工地旁边不知何时多了几个精壮的汉子,虽穿着普通百姓的短打,但那挺直的腰板、锐利的眼神以及无意中挽起袖子露出的结实小臂上的伤疤,都透着一股子行伍煞气。

他们也不说话,只是抱着胳膊,冷冷地盯着那几个地痞。

地痞们欺软怕硬,被那眼神一扫,顿时觉得脊背发凉,讪讪地退远了,再不敢靠近。

而鲁衡那边,也严格按照叶明的指示,让陈记工队精准清理施工区域。

当隔壁那家闹得最凶的绸缎庄掌柜再次跳出来指责时,鲁衡不卑不亢地出示了官府划定的红线图,并表示若再有异议,可一同去京都府衙理论,并“好意”提醒对方,待沟渠修好,环境改善,他这铺面的租金怕是都要涨上三成。

那掌柜看着旁边那几个煞神般的汉子,又掂量了一下鲁衡的话,脸色变了几变,最终还是骂骂咧咧地缩回了店里。

硬的立了威,软的给了路。漕运司那边,孙主事在权衡了几天,又私下打听到太子确实在关注此事后,态度终于软化,开始“积极配合”王账房,重新协调船只、规划路线。

虽然过程中依旧少不了些小绊子和“技术性困难”,但至少,北境军粮“直达分拨”的试点,总算磕磕绊绊地启动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