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内的议论声渐渐热烈起来,各派高手都在交流着方才的感悟。
青云山庄的庄主抚须长叹,“老夫苦思三十年,本以为这次能窥得剑典全貌。”
“没想到那心法文字闪现得太快,连一页都未能记下。”
他身旁的飞虹堡堡主却道,“陈庄主何必妄自菲薄?能记住半页已属难得。”
“我飞虹堡历代参研剑典,最多也不过记下剑招而已。”
一个年轻弟子围在一位流云阁长老身边,急切地询问,“师叔,您可看清了第七行的那段口诀?”
“我和其他人拼凑了半天,总觉得哪里不对。”
那长老苦笑摇头,“老夫也只记了个大概。‘气贯长虹’后面似是‘意随剑走’,再往后就模糊了。”
另一边,碧波潭的两人正在地上以剑划字,试图还原所见的心法。
一个中年女子蹙眉道,“我根据口诀画出了一点运功图示,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
她的同门盯着地上的图示,点头附和,“确实如此,这运功路线似乎会走火入魔。”
最热闹的当属几个中小门派的掌门聚在一处,争得面红耳赤。
“明明是‘剑心通明’!”
“胡说什么!我分明看见是‘剑意通玄’!”
“你们都记错了,是‘心剑合一’!”
众人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这时,一直沉默的玉泉庵静仪师太开口道,“诸位不必争执,老尼以为,这本是用来印证自家武学,而非要我等全盘照搬。”
静仪师太的声音平和,却让洞内渐渐安静下来。
“剑典之妙,在于启迪。若能从中悟得一丝剑理,便不虚此行。”
这番话如清泉般涤去了些许焦躁。
青云山庄庄主若有所悟,“师太说得是,方才那‘以心驭剑’四字,已让老夫对家传剑法有了新的领悟。”
飞虹堡堡主也点头道,“确实,我观那剑招转折之处,与我飞虹剑法颇有相通之处。”
“若能借鉴一二,说不定能弥补本派剑法的不足。”
几个年轻弟子面面相觑,似懂非懂。
流云阁那位长老见状,温声解释道,“师太的意思是,我们不必执着于学会这最后一式。”
“而是从其中稍加领悟,得到自身的感悟。”
碧波潭的两人闻言,低头看了看地上画了一半的运功图示,忽然相视一笑。
那中年女子抬脚抹去图示,轻声道,“是我们着相了,强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反倒误入歧途。”
就在众人议论之际,茵茵忽然从顾达身边蹦了出来,小手一扬。
她取出了腰间悬挂的小剑,这是她今天早上特意让青鹭佩戴上去的。
金箍棒被她换成了剑,说今天是去练剑的,带金箍棒不合适。
此时她小手中握着剑,有模有样地演练起来。
只见她小脸紧绷,神情专注,塑料剑尖划过的轨迹竟与方才石壁上的剑招有七八分相似。
虽然力道不足,但那份灵动飘逸的神韵,却让在场不少高手都为之侧目。
“这、这小丫头……”青云山庄庄主瞪大了眼睛,“这前几招,她竟使得分毫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