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眉头紧皱,心中一惊,脸上却很快恢复了镇定。他深知这传言的严重性,若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沐英的声誉,更可能引发朝廷与云南之间的矛盾。
“这传言从何而起?可信度有多少?”朱雄英沉声问道。
王老吉恭敬地回答:“殿下,具体源头还未查明,但传言已经在云南周边郡县传播,消息准确度尚不确定,奴婢已经加紧调集云南方面的消息!”
朱雄英皱眉,他现在一时间并没有看懂,这是个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流传出来这样的传言,沐英会不会自立,难道老朱家不清楚?
况且,他要是要在云南自立,他来应天做什么?岂不是矛盾?
至于说是沐王的称号,这个倒是有可能啊,毕竟沐英云南权利过大,下设的各个州府、宣慰司认同沐英的权威,是肯定的,但沐英一向谨慎,一向以镇南将军自居,怎么会默许这个称号呢,以沐英的小心谨慎来说,绝不会的。
所以,朱雄英在简单的思考之后,便说道:“此事应是流言,你速催促云南方面的消息,看看流言从哪里兴起的,是不是有人借机生事!”
王老吉躬身说道:“是,殿下!奴婢这就去安排!”
两日后,到了腊月二十四日,今天是民间的小年,此时的小年传统为‘君三民四’,意思为,官方小年是腊月二十三,民间小年是腊月二十四,但核心仪式都是一样的,都是祭灶神。
传言,今天灶王爷要上天述职,要将这家人,一年当中的言行举止都上报给天帝,天帝再根据这汇报情况,给予赐福或者是降灾。于是,民间祭祀之时,多放糖果,让其‘嘴甜’。多说好话。
很多地方还会燃烧灶神的旧像,寓意‘送灶神上天’,这传统来源于先秦时期的‘五祀’,汉代已经形成了‘灶神告状’的认知,直到六百年后,这种传统还在中华大地之上,就像华夏文脉永不断绝。
是故,今日的应天街头,到处都是售卖灶神画像、香烛纸钱、糖瓜栗果、对联门神等。家家户户都出来采买年货,鞭炮之声响彻街巷,儿童老人欢声笑语,叫卖之声此起彼伏,连绵不绝。
沐英父子走在街头,感受京城年味儿!
“应天短短几年,竟有这么大变化?”沐英不由得感叹,当时新皇登基之时,他就感受到了京城日新月异,没想到几年过去,又繁华了这么多。
沐春点头道:“现在京城聚集了天下商贾!自然是繁华不少,爹,我记得你挺喜欢吃,城西那家炙鸭来着,左右无事,不如去尝尝?”
沐英眼睛一亮,点点头,说道:“如此甚好,还是原来那家店吗?”
“店还是那家店,但已经大不一样了!”
父子二人来到那家店,只见原本的小店面,已经成为了一个大酒楼,来来往往顾客不绝,很多百姓在其中打包熟食,回家过年。
他们随意在大厅找了个地方坐下,沐春点了几道沐英爱吃的菜,便开始饮茶等待。
店中生意兴隆,吃饭谈话者众多,沐春耳朵一动,便听到有人说道。
“诸位,听说了吗!西平侯好像要裂土分疆的事儿!”
“我靠,有这事儿,扯淡的吧,你知不知道西平侯是谁啊!”
“我当然知道了,这事儿是南边来的商人说的,说的有鼻子有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