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心里默默说了一句,别说您了,我没准儿都见不到那一天,全国都铺上铁路,这得多少年啊!
他想了想说道:“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花费也十分巨大,弄不好就是劳民伤财。”
朱雄英想了想,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爷爷,爹,我们可以将海东和东平的民众,吸引到内地来修铁路,只要是修满了一定期限,就告诉他们有机会成为汉人,或者是给予其和汉人相同的权利。”
“而他们空出来的地方呢,就封赏给有功之臣,将士,分给大明愿意前去、或者是没有地的百姓。让海东、东平这些地方,都成为我华夏的固土。”
朱标和朱元璋听了朱雄英的话,陷入了沉思。
过了一会儿,朱元璋缓缓说道:“大孙,你这想法倒是新奇,既能解决铁路修建的人力问题,又能开疆拓土,稳固边疆。只是这吸引海东和东平民众来内地,他们是否愿意?还有,让他们成为汉人或者给予相同权利,朝中大臣们恐怕会有异议。”
这个时候,华夷大防还是有的,让一群呱呱叫的蛮夷来大明,在很多人眼里,这就是引狼入室。别说那群儒士了,就是老朱自己,心里都不得劲儿。
朱雄英早有考虑,立刻说道:“爷爷,如今海东和东平虽已在我大明掌控之下,但当地百姓生活与内地相比仍有差距。为了稳定当地的统治,扶持了当地很多新地主、新贵族,这就导致,以前是佃农的,还是佃农。
底层民众,还是过着极差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大明这边的生活,简直就是天上神仙般的日子。只要是方法得当,应该会有很多人前来!
至于朝中大臣的异议,我们在他们修建铁路的过程中,就让他们学习汉语,穿着汉服,摒弃旧俗,时间一长,就没有这么难以接受了。当然,其中,一定还需要衡量出一个度,想成为汉人,可不是这么容易的!”
大明目前的国土太大了,境内有太多的少数民族,难道都通过杀,这一个办法吗?比如那些云南、四川这些地方的土司,他们世世代代都生活在哪里,根深蒂固,真的杀得完吗?
当然是杀不完的,而且还会演变成地区间的持续冲突,持续反抗,各少数民族都如此的话,对大明来说是巨大的负担。
况且,朱雄英来自后世,对愿意融入大明的少数民族,还是持有包容态度。
但若是对融入大明产生排斥,甚至是抵抗,那就只能流血了!相信相爱,就是一家人。你要跟我对着干,我就让你灭种!
相对来说,还是这个软刀子好用一些!也好听一些!
朱标微微点头,接着说道:“即便他们愿意来,如此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安置和管理也是个大问题。而且,让他们融入汉人的生活,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引导。”
朱雄英询问道:“爹,您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您应该有办法的吧!”
朱标摸了摸下巴,思索了一会儿,说道:“恐怕,还需要有个专门的部门才行!”
朱雄英拍掌赞叹,一脸激动的说道:“爹,恭喜您,已经学会抢答了!”
朱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