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辽东,寒风像裹了冰碴子的鞭子,抽打着晋阳城新铺就的青石板路。
积雪在墙角堆得老高,反射着清冷的月光。
然而,柳家别院里,寒意却被通明的灯火和忙碌的人气驱散了大半。
年关将近,府里上上下下都在为过年做准备,仆役们扫雪、挂灯笼、贴窗花,厨房里蒸腾出诱人的食物香气。
但这表面的喜庆之下,却潜藏着一股紧张又期待的气氛。
李青竹和韦檀儿的预产期,就在这几日了。
整个别院仿佛一根绷紧的弦。
柳叶彻底放下了竹叶轩的大小事务,连盘山港新船下水也全权交给了褚彦甫,他像长在了后院暖阁里,亲自盯着两位夫人的饮食起居,事无巨细。
李青竹和韦檀儿的肚子已高高隆起,行动越发不便,连在暖阁里踱步都需要丫鬟小心搀扶。
柳叶便成了她们最稳当的“扶手”,每日陪着她们在铺了厚毯的暖阁里慢慢走动,听她们絮叨些闲话,或是给小囡囡读故事。
小囡囡自打知道娘亲和檀姨娘快给自己添弟弟妹妹了,就觉得自己瞬间长大了好几岁。
她不再满院子疯跑,而是像个小尾巴一样跟在柳叶后面,学着他的样子,有模有样地伺候两位娘亲。
“娘亲,喝水水!”
小囡囡踮着脚,努力把一杯温热的蜂蜜水捧到李青竹面前,大眼睛亮晶晶的。
“檀姨娘,吃果果!”
她又拿起一颗剥好的核桃仁,小心翼翼地递到韦檀儿嘴边。
李青竹和韦檀儿被她逗得直笑,心中暖意融融,腹中的不适似乎也减轻了几分。
柳叶看着这一幕,摸摸小囡囡的头、
“囡囡真懂事。”
孙思邈几乎每日都来诊脉,确认胎象安稳。
李渊和秦琼也减少了在院子里憋着的时间,时不时过来坐坐,虽然帮不上什么忙,但那份关切是实实在在的。
李渊看着孙女的大肚子,忍不住搓着手,眼里是藏不住的期盼。
秦琼则沉稳些,但目光扫过时,那份属于长辈的慈爱也溢于言表。
腊月二十八的深夜,万籁俱寂,只有寒风偶尔掠过屋檐发出呜咽。
柳叶刚在书房草草处理完几份必须过目的急件,准备回卧房歇息。
就在他刚踏进后院月亮门时,暖阁的方向突然传来一阵不同寻常的轻微骚动。
柳叶心头一紧,几乎是跑着过去的。
只见暖阁里灯火已经全部点亮,采薇和采萱脸色发白地守在里间门口,里面传来李青竹极力压抑的闷哼声。
“夫人…夫人感觉不对,像是…要生了!”
采薇见到柳叶,声音都有些发颤。
柳叶立刻道:“快!按孙道长交代的准备!去请孙道长!还有,通知老太爷!”
他的声音保持着镇定,但语速比平时快了许多。
暖阁里瞬间忙碌起来。
热水、干净的布巾、参片,还有孙思邈早就备好的止血、安神的药材包,被迅速而有序地取来。
稳婆是早就从长安请来的经验最丰富的两位,此时也穿戴整齐,一脸严肃地进了里间。
柳叶被挡在门外,听着里面李青竹越来越明显的痛呼,只觉得自己的心也跟着那声音一抽一抽地跳。
小囡囡被惊醒,揉着眼睛被丫鬟抱了出来,看到爹爹紧绷的脸和亮得刺眼的灯火,似乎明白了什么,小嘴一瘪,就要哭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