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灵隐山突发山洪,山脚下的几户人家被泥水围困,其中就有学堂里最内向的孩子阿禾家。圆觉刚在寺中抄完经书,听闻消息便揣着药囊、扛着绳索往山下跑,师弟们也拎着木桶、背着草垫紧随其后。
抵达村口时,浑浊的洪水已漫过门槛,阿禾的哭声从二楼窗口传来。圆觉观察地形后,将绳索一端牢牢系在老槐树上,另一端绑在自己腰间,叮嘱村民拉紧绳索,便蹚着齐腰深的洪水往屋里去。屋内积水没过膝盖,家具漂浮打转,他找到缩在衣柜上的阿禾,用布带将孩子绑在自己背上,一步步蹚出洪水。
刚把阿禾送到安全地带,圆觉又转身冲进另一户被困的老人家。老人腿疾不便,无法行走,他便蹲下身将老人背起,深一脚浅一脚地往高处挪。等把最后一位村民转移出来,圆觉的僧衣已被泥水浸透,手臂也被树枝划伤,却顾不上擦拭,又忙着给受惊吓的孩子喂温水,给老人检查身体。
洪水退去后,村落一片狼藉,不少房屋的屋顶被冲垮,田地也被泥沙覆盖。圆觉看着村民们愁苦的模样,再次召集大家商议。他提议先修补受损的房屋,再清理田地补种作物,还从寺中取出储存的粮食和药材分给急需的村民。
白日里,他带头搬砖修屋顶,手把手教村民用草木灰改良板结的土地;夜里,他在油灯下翻阅那本医书,琢磨着如何用山中草药治疗村民因潮湿引发的关节痛。有村民心疼他辛苦,劝他歇息,他却笑着摇头:“大家都在忙,我怎能偷懒?”
这天,圆觉在山中采药时,发现一处山泉,水质清澈且常年不涸。他立刻带着村民去勘测,提议修建一条简易水渠,将山泉引入村落,既能解决灌溉问题,也能让村民用上干净的水。村民们听后干劲十足,跟着圆觉挖渠、铺石,连孩子们都拿着小铲子帮忙铲土。
水渠落成那天,清澈的泉水顺着渠道流入田埂,滋润着干涸的土地。村民们围着水渠欢呼,阿禾捧着刚摘的野果跑到圆觉面前:“师父,你看,泉水能浇活庄稼了!”圆觉摸了摸阿禾的头,眼中满是笑意。
慧明大师听闻山下的事,站在寺门口望着村落的方向,轻声感叹:“圆觉这孩子,早已把百姓的苦难当成自己的修行。”而此时的圆觉,正蹲在田埂上,教村民辨认适合补种的菜苗,夕阳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与村落的炊烟、田埂的绿意融为一体,构成一幅温暖的画卷。
往后的日子里,圆觉依旧穿梭在山寺与村落之间。他教村民辨识草药防治作物病害,在学堂里教孩子们写“仁”“善”二字,逢年过节还会带着师弟们帮独居老人打扫房屋。灵隐山的钟声依旧每日响起,只是这钟声里,多了几分村落的烟火气,多了几分百姓的安心,也见证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