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球在莲花灯里轻轻搏动,像颗刚苏醒的心脏。小沙弥伸手去触,指尖刚碰到灯壁,整座竹楼突然泛起涟漪——是亚马逊的信号闯进来了。画面里,几百盏莲花灯正沿着河流漂流,灯芯的绿光与食人鱼的鳞片共振,在水面拼出条会呼吸的光带,将沿途印第安部落的体温数据、橡胶树的汁液流速,还有非法采矿点的重金属浓度,都编码成了随波起伏的光纹。
“他们在给雨林做ct。”巴西的生态学家发来段视频,镜头里,个戴羽毛头饰的少年正把盏莲花灯放进树洞里,灯壁立刻映出树芯的年轮,其中圈格外狭窄的纹路,标注着十年前那场特大旱情的精确日期。小沙弥翻到笔记本的夹页,那里压着片亚马逊棕榈叶,叶脉的断裂处,恰好与光纹里的旱情标记对齐。
晨光漫过竹楼的门槛时,莲花灯突然集体闪烁起来。不是同步信号,是各地的光频在互相应答:刚果的淡紫雾霭里,突然渗进抹橙红——是叙利亚难民营的幸存者点亮了新灯;冰岛的火山光网边缘,缀上圈银白——挪威的寒流正送来冰川融化的实时数据;东京的樱花光束里,飘来几粒翠绿光点——亚马逊的蝴蝶正扇动翅膀,把花粉浓度织进光带里。
小沙弥发现,经幡上的冰晶开始融化,水珠顺着丝线滴落,在地面的光网上砸出个个小水晕。每个水晕里都浮着个数字:巴勒斯坦获救者的人数、东非蝗灾的减退速率、格陵兰冰盖的单日融水量……这些数字随着水珠滚动,慢慢聚成串流动的星河,最后渗进那盏最旧的莲花灯底座——那里刻着道浅痕,是小沙弥去年用树枝划下的,当时刚收到南极科考站的消息:帝企鹅的新栖息地,恰好建在三年前莲花灯标记的暖水点上。
“快看北极光!”芬兰的极光观测站发来直播,画面里,绿色的极光突然拐了个弯,与地面的光网缠绕成螺旋状,像根巨大的dNA链条悬在雪原上空。链条的每个节点都亮着微光:有孟加拉国稻田里的青蛙鸣频,有威尼斯水下传感器的盐度曲线,还有纽约地铁里流浪歌手的吉他弦振动频率。小沙弥数了数,刚好一百零八种光纹,与竹楼梁上悬挂的佛珠数量,分毫不差。
露水从檐角滴落,砸在光网中央的光球上,溅开圈七彩的涟漪。涟漪扩散的边缘,浮现出张新的剪影:是个索马里的渔民,正把盏莲花灯绑在渔网顶端,灯芯的蓝光随着海浪起伏,将鱼群的迁徙路线投射在船帆上,像幅活的海图。小沙弥注意到,渔民手腕上戴着串贝壳手链,其中枚贝壳的缺口,与他笔记本里夹着的红海珊瑚断片,形状完全吻合。
第一只山雀落在竹楼的窗台上时,光球突然散开,化作无数细小的光点,顺着光轨飞向各地。此刻,小沙弥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