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性格各异的子女(1 / 2)

有的条件不允许,也没那手艺,偷摸从港岛买了点便宜的东西,本钱少,数量也少,塞行李或者衣服里带回来卖。

一趟就能赚个三五十的,比上班工资高了不知道多少。

于是一传二,二传四,陆续有人去港岛带东西回来卖。

起初大家都是小打小闹,一是怕被发现,二是本钱少。

但钱越赚越多,每次带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很快就被发现了。

东西全部没收,然后罚款。

李文华早就知道会有这种情况发生,所以相关规定也早就有了。

这些人只是被没收了东西和罚款,并没有抓去坐牢。

还让他们办证,指导他们以正规渠道,正儿八经的买卖。

这渠道自然是李文华安排人在搞,从港岛大量进货运到深市,供深市的人拿货去卖,形成一个初步的批发市场。

所谓堵不如疏,与其有人担风险走私,不如让人光明正大的干,还能收税。

无论是政府还是个体,都有钱赚,双赢。

那些个人去港岛买东西带回来卖的,发现拿货价和在批发市场一样,自然选择直接在批发市场拿。

这就是大批量进货,和散客的差别。

当批发市场形成后,开始严打走私。

个别依然自已去港岛拿货的发现查的这么严,只好老实办证,支个小店去批发市场拿货卖。

当然,也不是非要开店,还可以在规定的地方登记摆摊,只需交管理费就行。

好处是价格便宜,不用租铺子,坏处是下雨天摆不了。

深市可以说每天都有变化,盖楼铺路。

都说要想富先修路,想吸引更多的人来投资,自然也要把路扩宽铺设好。

无论是运输,还是其他,都是必要的。

不过李文华不是围着城里修建,而是划分好了区域,哪块地方适合形成工业园,哪些地方适合搞商业街,都有提前规划,根据投资人的项目给分到各自的区域。

选位置也只能在那块区域里选,起初有人不满,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项目开工,商人开始主动指定到相关区域。

他们不是傻子,自然知道其中的好处。

比如工业园,如果自已的厂开在那,就会形成上下游的产业链,方便很多。

同时目前在修的路也是根据这些区域开始的,比去其他地方还只是小土路好多了。

商业街也一样,越集中,去的人越多,以后别人一想买什么东西,首先想到的地方就是商业街,东西多,选择多,还能对比。

不过所有入住的产业都还只是在建设,目前看过去只有轰隆隆的施工声,和飞扬的灰尘。

忙忙碌碌到了暑假,李大强和李文斌回去把一家子都带了过来,安排在厉明买的房子里。

没办法,人太多,李文华分配的房子根本住不下。

为了家人过来有住处,他让厉明买了一栋两层的楼房,装修过后当家里人过来的落脚点。

“爹~”

下班后,李文华来到这栋房子和家人团聚,推开门,初雨便如炮弹般撞进了怀里。

“哎哟~”

李文华抱着打扮成小公主的女儿,心都要化了。

“想死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