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华看他这样,顿时没了谈心兴致,摆摆手:“去吧去吧。”
原本还想聊聊天,联络一下兄弟感情,当个好大哥,关心关心弟弟的工作之类的。
现在……
拉倒吧。
这边李文斌回到院里后,第一时间就进了自己屋子,把话转达给了付雨。
付雨先是怔然,反应过来后就是慌乱。
一种被发现小心思的慌乱。
她实在没想到,自己门都没出,李文华是怎么发现的。
那是不是其他人也知道了?
她小心翼翼的看着李文斌,见他并没有什么不对,才稍稍定下心。
她最怕的是,李文斌会生气发火,从而疏离。
定下神后,她又有些喜悦,因为李文华的话表明李家不会因自己生的是女儿而不喜,至少李文华不会。
以李家对李文华的疼爱程度,这就够了。
第二天晚饭时,在李文华的提议下,周秀芬去倒座房住了,晚上帮着照顾一下孩子。
李文斌在后院和老爹住,休息几天再换,轮着来,也就没那么累。
这也让李文华开始头疼,因为初意还小,不能帮忙照顾弟弟妹妹,可媳妇的肚子已经等不了了。
也就是说,几个月后,他得半夜起床换尿布,哄孩子。
每每想到这,他都会拍两下初意的屁股:“你说说你,怎么就长的这么慢呢。”
就在他为自己即将无法睡好觉而忧愁时,部分人也在为自己子女忧愁。
只不过他们忧愁的不是晚上给孩子换尿布哄睡,而是去处和前途……
是的,上山下乡开始了。
准确的说,上山下乡早在五十年代初就有了,只不过那时候是自愿的。
就算是去年四九城有一些hwb去蒙古,也是自愿报名去搞建设。
而这次却不一样,从干部开始,需要带头把家里成年的孩子送去乡下,进行知识青年再教育。
但谁又愿意把自家孩子送去人生地不熟的乡下去种田呢?
可不去不行,这不是想不想的问题,而是不去就要考虑屁股底下的位置了。
于是他们忧愁。
李文华是在三天后知道的,因为他家没有需要下乡的人,身边也暂时没谁要下乡。
目前只是先让干部带头,作为表率,让百姓抵触心理小一些。
他虽然是干部,但儿子才两岁,没谁敢让一个两岁的孩子去上山下乡。
周秀芬也是干部,但儿子都有工作且成家,甚至户口都分了出去,只有未成年李文娟和他们一个户口。
自然也不符合条件。
所里吴前进伍建设,包括赵鹏飞都很年轻,孩子还小,当然不用上山下乡。
李文华是从张立军口中知道的,因为张立军有个堂弟符合条件,他叔叔家这两天都在研究去哪比较好。
躲是躲不掉的,特别是他们这种家庭,所以只能找个相对好些的地方,比如有人脉关系能照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