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三府都没有慈幼院这一说,也就是福石还能搞这么一个慈善机构出来。
当时宁元昭就说了要对那些因公殉职的家属好一些,还有人照顾的就补贴一些钱,没人照顾的那种孤寡老人就接到慈幼院里来养着。
小孩子就不说了,养不起或者有病以及女孩子的遗弃概率非常大,通常就是往一个什么地方一扔就算完事儿。
有人愿意接回去养的就算了,没被人带回去的那就只能等死了。
福石经济比较繁荣,基本建设也比较完善的前提下,就可以衍生出这些福利机构了。
当时宁原照把事情吩咐给元淡的时候就说了老人和孩子,可没说什么妇人。
再说了,妇人有手有脚的,不是在家里养着就是在夫家养着,老了还有儿子养着,把他们放到慈幼院做什么?
元淡实在是想不明白,于是问了出来,“妇人一般都好好地在家待着相夫教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好像没有要放在慈幼院的必要。”
宁元昭觉得嗓子有些不舒服,低低咳了一声,“那你以为慈幼院那些年迈的老妇人是怎么来的?突然一下子就老成那个样子的吗?”
元淡一噎,这两者之间怎么能相提并论。
宁元昭看了他一眼,揉了揉眉心。
真实情况哪有这么简单?
要是所有的妇人都只是被养着这么简单就好了。
寡妇、被遗弃的妻子、丈夫无力抚养的家庭中的女性往往陷入极度困境,她们面临的问题可不是无家可归、贫困潦倒这么简单。
并不是所有妇人都有完整的家庭支持,甚至对于一些出嫁的妇人,娘家人有时候都不是依靠。
许多妇人不仅要家务育儿,还要田间劳作、做手工换钱补贴家用,但这些贡献被忽视是常有的事。
当她们一些人年老体衰时,未必都能得到子女的赡养。
宁元昭目前做不到明面上支持一些女性鼓起勇气下定决心和离之类的,但是这种暗戳戳的小事能做的还是可以做一点。
他家中也有女孩子,自己也从计一舟那边看过许多倡导婚姻自由的书籍,知道大庆这样的观念是不对的。
但是他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就当是帮一些勇敢逃离家庭或正在遭遇家庭暴力、虐待以及忽视的妇人,提供一个名为希望的地方吧。
“罢了,”宁元昭头疼,是物理意义上的头疼,不想跟他说得太多,“你不是缺人手,一些实在没地方可以去的妇人收进慈幼院,既给了他们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也节省了照顾老幼的人手开支,这样不好吗?”
元淡还想再说什么,宁元昭抬手制止了他,“我知道你不理解,我也不想跟你解释太多,你若有心就自己去查一查那些家庭并不和谐的家庭当中的妇人过得什么日子。”
“别跟我扯什么三从四德,我就问你,若是你闺女或是你的姐妹嫁出去日日被人磋磨,想和离你让不让?”宁元昭问。
元淡只是读书读得有些傻了,并不是真的就是一个心冷的无情之人,“那当然是要接回来了,我的闺女我又不是养不起,何必要在夫家受气。”
宁元昭“嗯”了一声,“那你说没有娘家帮扶的话,她是不是就要继续在夫家受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