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皇帝年少,我从安南开始挽天倾 > 第315章 升龙烽烟凝对峙,京华砺兵暖语柔

第315章 升龙烽烟凝对峙,京华砺兵暖语柔(1 / 2)

升龙府的雾气似乎都凝在了对峙的阵前,两军就这样胶灼着,谁也奈何不了谁。

而千里之外的京城,却正被一场深秋的细雨洗得清透寒冷,檐角滴下的水珠敲打着青石板,溅起细碎的水花,将北辽王府的琉璃砖瓦润得发亮。

苏温言的房屋便在北辽王府的南面,窗户微微虚掩,案上摊着几本翻卷了页角的兵书,砚台里的墨汁尚未干透,凝着一层薄霜。

他身着月白锦袍,外罩一件白色的狼皮大氅,指尖捏着这封来自北辽的信函,指腹摩挲着信封上粗糙的麻纸。

那是北辽特有的韧麻所制,带着一丝北辽特有的孤寒。

缓缓拆开封蜡时,他的动作格外轻柔。

信纸展开,上面是父王熟悉的遒劲字迹,墨色略淡,想来是临行前仓促写就。

除了文中提及的队伍与叮嘱,信中还添了几笔细碎的家常。

苏温言逐字读着,嘴角的笑意渐渐漫开,眼角的倦意也淡了几分。

他想起入京之时,父王总带着他们三兄弟在北辽的草原上赛马,风卷着青草香,二弟的呼喝与三弟的笑闹交织在一起,那般鲜活的时光,如今想来竟已是一年以前的事情了。

将信纸叠好,妥帖地收入怀中,贴着心口的位置,仿佛能感受到父王笔墨间的温度,连日来的疲惫,也似被这暖意熨帖了些许。

只是这份温馨并未持续太久,窗外的雨声渐密,便有户部的属官叩门而入,递上今日的粮草清册。

苏温言敛了笑意,指尖划过册页上密密麻麻的数字,眉头微蹙。

近来他为筹措粮草,制定了严苛的核查制度,商户交粮需当面过秤,入册时需三方签字画押,半点容不得虚报克扣。

这般铁面无私,自然动了不少人的利益。

方才属官进来时,神色便有些犹豫,低声道:“苏大人,街上又有些闲话传开了,说您....说您借着征粮的由头,中饱私囊,还说城南张记粮铺的粮食,被您强行征走,却未入册。”

苏温言抬眸,目光平静无波:“张记粮铺?前日我亲自去核查过,他家交的粮食足额,且品质上乘,何来强行征走之说?”

属官面露难色:“是些泼皮在酒肆茶楼里散播的,监察司去拿人时,那些人要么溜之大吉,要么一口咬定是听旁人所说,根本查不到源头。”

苏温言轻轻合上清册,指尖在封面叩了叩。

他岂会不知,这些闲话背后,是那些想从粮草中渔利的官员在作祟,只是他们不敢明着对抗,便用这般卑劣手段来败坏他的名声。

心中虽有不悦,却也无暇深究。

前线战事吃紧,龙骧卫在外征战半年,粮草供应万万不能出岔子,京中招募的新兵也在等待训练,他实在分不出精力与这些人缠斗。

“知道了,”他淡淡吩咐,“这些就交给监察司吧,不必声张。另外,通知各粮铺,明日起,户部会加派专人驻场监收,避免再生事端。”

属官应声退下,书房内又恢复了寂静,只有雨声敲窗,伴着他略显沉重的呼吸。

处理完户部的事务,苏温言便即刻起身,换上了龙骧卫的指挥使常服,玄色劲装镶着银边,身上白狼大氅在阳光下亮如白雪,腰间佩着宝剑,身姿愈发挺拔。

“夫君,你又要出门了吗?这才回来一日。”云霁身穿火红色的衣袍,面带伤心的看着自家的夫君。

看着云霁的模样,苏温言心中不忍,伸出手臂,将对方搂入怀中。

“乖,你也知晓最近事务繁忙,等忙完这一阵子,我便好好陪你,如何?”苏温言紧紧贴着云霁的耳边,轻声温柔的说着。

温热的气息洒在云霁的耳朵边,让她的脸颊不由的泛起一阵红晕。感受着苏温言温暖的怀抱,即使有些难过,云霁也没有抱怨,她本就不是小女儿性格,自不会在这种情况下让自家夫君难做。

“嗯,夫君好生注意身体,切莫因为操劳得了风寒,你去吧,我会在家好好的,毕竟还有云旗在呢。”云霁的声音很甜美,就如同桂花糕一般,让苏温言的心中一甜。

他将自己的额头抵在云霁的额间,笑着说:“嗯,乖乖等我。”说罢,他便走出了院子。

苏温言快步走出王府,门外早已备好马匹,翻身上马,朝着城外的龙骧卫营地疾驰而去。

沿途的街道上,百姓们见了他的身影,纷纷侧身避让。

龙骧卫的营地坐落在城郊的开阔地带,四周竖着丈高的木栅栏,营内鼓声阵阵,士兵们的呼喝声此起彼伏。

苏温言一进营地,便见万俟武正领着一队新兵操练,他身材健硕,嗓门洪亮,手中的长鞭一挥,便有士兵连忙挺直了腰板。

“世子殿下!”万俟武见他到来,快步迎上脸上带着笑意,“您吩咐的队列训练,兄弟们都练得差不多了,就是还有几个新兵,马术稍显生疏。”

苏温言点头,走到操练场边,目光扫过列队的士兵。

这些新兵多是平民子弟,脸上还带着几分青涩,但眼神却透着一股韧劲。

他翻身下马,从一名士兵手中拿过长枪,亲自示范起刺杀的动作:“握枪要稳,发力要沉,目光要准,对准敌人的要害——你们是龙骧卫,是朝廷的精锐,将来要上战场杀敌,今日多流一滴汗,明日便少流一滴血!”

他的动作干净利落,枪尖划破空气,带着凌厉的风声。

士兵们看得目不转睛,随后跟着他的动作,一遍遍练习,呐喊声愈发整齐有力。

待训练的章程交代清楚,托付给万俟武代为督促,苏温言又马不停蹄地赶回城中,直奔户部。

此时天色已近黄昏,户部的衙署里还亮着灯火,案上堆满了各地送来的粮草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