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湘安静的表面之下,暗流不断涌动,湘王府内,自从那日去寻了孙老之后,北湘的局势渐渐的掌握在了自己手中。这位在王府呆了多年的武林高手,可不仅仅只是在府中修养身心的,而是在暗中帮助王府培养各个能够用上的势力。
孙老,全名孙其丰,当初实力超群,原因有几个,不仅仅是自己天赋异禀,还有一个极其重要,也是让各大门派深恶痛绝的一点,便是偷学各家武学,虽然不是最为核心的内容,但也是内门弟子才能够学习到的东西。
而随着孙老学的越多,记恨的人便也随之增加,而自己最后便沦落到了,只能在王府保命。
但好在,王府出钱,出资源,只需要孙老不断培养人才,为王府出力便好。这便有了那日,宋臻找上孙老,让孙老出手,控制北湘局面。
就这样,蛰伏多年,培养起来的刺客组织,与情报组织快速运转,无论是擅长机关暗器,还是擅长近身刀法的人,都被孙其丰派出去,对付其他门派、
所以,那日整个湘北的夜晚,都在腥风血雨之中度过,不少门派都被自家最难对付的武学,给打得措手不及。
而各地的县城,官员之中,那晚也都受到了不小的打击,死了不知多少人,而如今无论是各处的县衙,还是军队,都被自己人给替换了上去。
倒是在清扫湘北内部不安分势力的时候,发现了不少偷着潜入的队伍,自己这方多年来积攒的死士以及在这次交手下,也损失了不少,一时间让他也不禁有些头疼了起来。
不过好在,北湘的局势是被控制住了,而自己也知晓了对方确实潜入了进来。在拿到了这些信息之后,他便书信一封,让王砚快速准备,在最近几日,起兵,奉天靖难,而且快速拟下檄文,昭告天下。
王砚在收到消息之后,有些无奈,但他也知道,如今的情况是等不下去了。于是,也不再犹豫,快速安排人手,商议起兵时间,同时拟写檄文。
就在湘王与王砚逐步准备的时候,薛贵与齐国忠也在拒阳安顿了士卒,龙骧卫三万士卒,如今还剩下两万两千人左右,他们驻扎在拒阳城外。
经过这段时间的经营,辛稼轩已经将拒阳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这里的五百士卒,也是被他纳入了麾下,不断操练,准备后面的作战。
好在,拒阳的官员并不迂腐,没有贪墨士卒军饷与甲胄,不然这战斗力又会下降不少。
时光就如同白驹过隙一般,眨眼之间便来到了宣武五年秋。
这一日,北湘惠州城内旌旗招展,号角震天,湘王身着银甲,手持长剑,立于高台之上,高声宣读“奉天靖难”檄文。
檄文声透过亲兵的传喊,传遍北湘大地,些许地方官员听闻此事,有些不可置信,他们实在想不到,有一天湘王会这样起兵谋反。
而那些早已被湘王控制的州县,则是丝毫没有意外,纷纷云集响应。
短短数日,北湘四州二十八县尽数响应,北湘安抚使更是率领麾下三万兵马,亲自前往湘王府请降,愿为先锋,打头阵讨伐朝中奸佞。
虽然北湘安抚使早就暗中投靠了他,但这样明目张胆的投靠,实属增加士气。于是,当即任命北湘安抚使为先锋将军,整顿兵马,收拢军队,出兵清君侧。
消息传到拒阳之时,辛稼轩没有任何迟疑,迅速召集周围五县守军将领,以及薛贵,齐国忠两人商议细则。
拒阳城内议事厅,辛稼轩指着舆图,沉声道:“湘王起兵,声势浩大,我来此地目的便是预防此事。如今,湘王已反,那我便需带兵剿灭。所以,我意以拒阳为中心,召集四周五县兵力,再联合龙骧卫,共计三万五千人,沿拒阳周边布防,挖掘沟渠,修筑城墙,先稳住局势,再作后续打算!”
薛贵与齐国忠对视一眼,皆点头应允,四周五县的官员此刻早就丢了魂,能够有个主心骨撑着,自然是愿意听从调遣。
散会后,拒阳及周边五县瞬间便开始行动起来,各县的大族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与他们无关,但在辛稼轩的威压之下,还是老老实实的做好了表面功夫。
各县抽调的民夫们手持铁锹、锄头,在各个军官的指挥下,沿着拒阳城外的要道挖掘深宽各丈余的沟渠,泥土被源源不断地运到城墙之上,加固城墙。
城中的百姓们也自发前来帮忙,有的专门为众人做饭,有的则是为众人运输工具。
不过仅仅几天的时间,一道环绕拒阳的防御工事便初步成型,沟渠中注满了水,城墙上布满了箭楼与滚木礌石,一派严阵以待之势。
而在另外一边,湘王并没有按照所有人的预料,率军北上,直接进攻拒阳县,而是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率军直接南下,截断安南,南越。
湘王知道,京城援军若要北上,必经中州与商姜两地,只要拿下这两处,便能阻断京军回京的道路,从而让京营各军没有补给,与京城断联。
这几天,湘王麾下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没用多久便攻占了中州,城内守军要么投降,要么溃散,几乎未遇到像样的抵抗。
拿下中州后,湘王信心大增,当即派遣三千精锐,前往攻打商姜。
他本以为,小小的商姜城,兵力薄弱,定然不堪一击,却没想到,商姜守将竟是一位硬骨头。
这位守将虽无名气,却不知道怎么的,誓死不退,宁死不降。
在听闻湘王大军南下的消息时,便提前加固了城墙,储备了足够的粮草与箭矢,还组织百姓协助守城。
这一下子,便让商姜城成为了一个极其难啃的硬骨头。
湘王的三千精锐抵达商姜城下后,连续发起数次猛攻,却都被守军顽强击退,士兵们死伤惨重,商姜城却依旧固若金汤。
一时间,北湘军队陷入了两难境地。
继续强攻,只会徒增伤亡;撤军则会前功尽弃,错失阻断京军的良机。
湘王无奈之下,只得下令暂缓攻城,以围困之势,慢慢消磨商姜的守卫力量,同时派遣大量斥候,密切关注京营动向,防备京军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