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历1677年末的瓦拉纳西,恒河依旧流淌,只是水色常混着未褪尽的暗红。昔日圣城如今矗立着两种旗帜:湿婆的林伽旗在晨风中萎靡不振,而金红佛光的「梵天佛国」旗却在每座佛塔顶端猎猎作响。达摩达尔·夏尔马——一个世代看守维斯瓦纳特神庙的婆罗门老祭司,正用颤抖的手抚摸被雷火燎黑的殿柱。他看见穿棉布袈裟的僧侣在街上分发掺了碎麦的米粥,队列里那些首陀罗竟敢直视他的眼睛。
「他们用米粥换走了我们的神。」他喃喃道。转角处新设的「佛教总院」正传出整齐诵经声,那是用巴利语篡改的《吠陀》篇章。几个曾经匍匐在他脚下的达利特青年,如今挎着缅钢短刀巡街,刀柄「杀人即超度」的刻痕在阳光下刺眼。
纳迪亚,塞纳王宫残址断壁残垣间,昔日国王毗摩塞纳的象牙王座被劈作柴薪,只剩半截镀金椅腿埋在灰烬里。十二岁的牧牛童戈帕尔赤脚跑过焦土,突然踢到个硬物——是湿婆神像的石雕头颅,第三只眼的位置嵌着颗被熏黑的蓝宝石。
「快扔了!佛兵要查收所有神像!」祖母在远处惊呼。戈帕尔却把宝石抠下来塞进裤腰。他记得去年今日,婆罗门祭司说触碰神像会污染灵魂。如今祭司的孙子正在佛寺学造「雷音炮」的炮模,全家靠这份活计才免于饿死。
城墙外,大理工兵正指挥降兵挖掘护城河。有个戴镣铐的刹帝利老将领突然扔下铁锹,嘶吼着「荣耀归于塞纳」,纵身跳进泥浆。监工的傣族军官只是摆摆手:「填了,换下一个。」
维克拉姆普尔港区十二座湿婆神庙只剩基座,取而代之的是三座高耸的「净法台」。帕拉王朝的税吏和佛国僧官并坐案前,身后「般若正见真经」的旗幡与算盘珠响混作一片。
「每船抽三成粮赋,抵「护法税」。」僧官对船主合十微笑。那船主是吠舍商人,袖中暗藏的小毗湿奴铜像已被体温焐热。他瞟了眼港外巡逻的盖伦船,乖乖画押。码头工人正把稻米搬进佛国粮仓,麻袋破口漏出的金谷洒在当年祭祀梵天的祭坛遗址上。
港务长私下叹气:「从前婆罗门收五成供品,但至少允许我们保留神龛。」他窗台上供着的莲花,已悄悄换成佛寺分发的龙树菩萨画像。
东恒伽故都克塔克城,这座曾以《爱经》壁画闻名的城池,如今满街都是「杀人即超度」的涂鸦。达利特组成的「护法团」砸碎了最后一座札格纳特神像,把镶宝石的神目撬下来换成木雕佛眼。带头的老铁匠曾因误入神庙被烙瞎左眼,此刻他剩下的独眼在佛灯映照下灼灼发光。
「看啊!连札格纳特都皈依我佛!」他举着残破的神像手臂高呼,底下传来狂热的应和。几个偷偷在家供奉杜尔迦的婆罗门老妇,从门缝里目睹这一切,抖得像风中枯叶。她们不知道,老铁匠怀里藏着慕容国师亲赐的铜符——昨夜刚用三名婆罗门长老的性命换来。
朱罗王朝旧都坦贾武尔,布里哈迪斯瓦拉神庙的千柱殿内,六十三尊天女雕像被蒙上白布。守殿僧在布匹遮掩下,偷偷用朱砂续写破损的湿婆舞王铭文。「总有一日……」他写到一半突然噤声,佛国巡查队的铁靴声正掠过殿外。
王宫废墟深处,流浪乐师苏布拉马尼安调试着维纳琴。他祖父曾为罗阇罗阇大帝奏凯旋曲,如今他被迫新学「佛国破阵乐」。当他在集市弹起古老赞歌时,总有些老人往琴盒里多扔些铜板。收市后,他悄悄走进暗巷,把刚谱好的曲子递给戴斗笠的人——那是潘迪亚复国军的联络员。
吉大港港口的「护法台」炮管如林,黑黝黝的炮口俯瞰着孟加拉湾。十二艘盖伦战舰悬挂着金红佛旗,在湛蓝海面上投下威严的倒影。然而码头区的空气里,除了海风的咸腥,更弥漫着一种难以言说的焦灼。
达利特青年萨姆帕斯赤脚走在刚刚铺设的碎石路上,腰间「杀恶即超度」的短刀与搬运柚木时发出的撞击声,成了码头最寻常的声响。一年前,他还在村庄里挂着牛粪饼,因触碰了婆罗门的水罐而被鞭打得奄奄一息。如今,他是佛国「护法工兵营」的伍长,管理着二十个同样出身的首陀罗。他们搬运从缅北顺流而下的巨木,将它们变成战舰的龙骨。
「动作快!日落前这船料必须进仓!」萨姆帕斯用夹杂着傣语词汇的孟加拉语吼道,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一个年老的吠舍商人牵着驮满棉布的驴子从他身边经过,下意识地侧身让路,目光低垂。萨姆帕斯心中涌起一股混杂着痛楚的快意——这是权力,是佛国赐予的、踩碎千年枷锁的权力。
不远处,原塞纳贵族维克拉姆·森披着象征「合作者」的浅金袈裟,正与大理来的税务官清点货单。他的家族保住了三成土地,代价是让长子进入吉大港「佛教总院」学习《般若正见真经》。他看着萨姆帕斯这样的「达利特权贵」,眼角微微抽搐,却挤出笑容对税务官说:「佛国治下,百业兴旺,真是众生之福。」
同一日,亭可马里港口的「佛焰台」经过加固,炮口更多,指向更远的海平线。来自暹罗、三佛齐乃至阿拉伯的商船在此缴纳关税,换取盖着「天竺法印」的通行文书。港区南侧,崭新的「佛国船政学堂」内,数十名选拔自各地的年轻僧伽罗、泰米尔乃至傣族学徒,正对着复杂的海图与船模苦思冥想。
女祭司娜拉·香蒂帕拉的预言似乎并未应验。相反,她的侄子——一个精明的香料商人——正将家族资产逐步转移到亭可马里,投资于大理控制的造船业。娜拉本人则被「礼送」至波隆纳瓦鲁的皇家寺院「静修」,她的影响力在贸易带来的巨大利益面前,正迅速消融。
港督由段寿辉的副将担任,他坐在由旧朱罗神庙改建的官署内,听着通译朗读各地商情。窗外,一座湿婆神庙被改建为「航运商会」会馆,原来的神像被请走,换上了「慈航普度」的观音瓷像,香火却比以往更盛——商人们不在乎拜的是谁,只在乎这尊佛能否保佑他们的货物平安通过海盗日渐猖獗的孟加拉湾。
高尔的帕拉王朝「新都」王宫依旧,但气氛已截然不同。鸠摩罗帕拉国王的议事厅里,大理军事顾问的座位紧邻王座。帕拉王朝收复了西孟加拉十城,名义上疆域大增,但每座重镇的城守都必须由佛国「荐任」,城防也由大理「飞龙卫」与帕拉军队共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