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士卒们的钢刀、闪亮的胸甲、以及燧发枪,同样带来了比在托尔特克时更强烈的技术震撼。夏威夷人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他们拥有高超的航海技术(巨大的双体独木舟)、精妙的灌溉系统和丰富的渔业知识,但对金属冶炼一无所知。
一次偶然的事件将这种震撼推向了顶点。或许是某位明军士兵为了演示或狩猎,对着一棵树或一只大型海鸟试射了燧发枪。
「轰」的一声巨响!火光闪现,白烟弥漫,远处的目标应声而碎!
这突如其来的声响和威力,让所有在场的夏威夷人瞬间伏倒在地,浑身颤抖。在他们听来,这无疑是雷神的怒吼,是神灵降下的天罚之威!他们对这些「神使」的敬畏之情达到了顶点,同时也充满了恐惧。
王大虎连忙制止了任何进一步的「演示」。他意识到,这里的文明更加「原始」,同时也更加纯粹地被他们无法理解的力量所震慑。与拥有铜器和宏大城邦的托尔特克人不同,与夏威夷人的交往,更像是一场发生在神话时代的相遇。
他下令,严格约束部下,公平交易,不得欺凌土著,尽可能维持这份脆弱的、建立在误解之上的「神圣」和平。船队急需此地的补给,而这片「蓬莱仙岛」,或许也将成为未来跨洋航线上一个至关重要的中转站。
在夏威夷人敬畏的目光中,大明船队开始了紧张的补给工作。双方的「交流」在无数的手舞足蹈和猜测中进行着,充满了令人啼笑皆非的误解,也交织着人类最原始的好奇与善意。
三名托尔特克使者——奥梅·基萨林、奇卡·西瓦特尔、纳乌伊·伊斯特利——随明舰而至,初登夏威夷之岸。彼时,夏威夷诸酋正以鼓乐、歌舞迎神,视「沧海龙吟号」为莫夸归来之舟。当他们见到这三名肤色较深、身披羽毛与玉饰的外邦人时,瞬间哗然。
夏威夷祭司高呼,指着奥梅·基萨林的羽冠与玉耳饰,惊讶地与族人言语:「看啊!这是我们传说中从卡希基而来的‘羽衣神族’!」
托尔特克使者们则以为自己遇到了「远古大海的兄弟」。奇卡·西瓦特尔向前,捧起一小囊可可豆献给酋长,语言虽隔,却用胸口拍击的礼节表达友谊。纳乌伊·伊斯特利更是抬头望见夏威夷人祭祀的火山,低声吟诵祖国羽蛇神的神话,认为这里或许真是祖灵所指引之地。
交流困难,但心意相通。夏威夷人向托尔特克人展示他们的双体独木舟、鱼钩与灌溉渠。托尔特克人则取出随身携带的绿松石耳环与黑曜石小刀,递给酋长。夏威夷人惊叹于其工艺光泽,反手赠以薯蓣与芋头。
王大虎与周蒙花看在眼里,心知这并非单纯的物品交换,而是两个跨洲文明的第一次触碰。夏威夷人将托尔特克人视为从神界来的羽衣族裔,托尔特克人则惊异于夏威夷人的大洋航术,认为这里的祖灵或许与自己一脉相连。
然而,误解亦在火花中萌生。纳乌伊·伊斯特利见夏威夷人敲击鼓乐时赤身舞蹈,错以为是迎战的武舞,拔出黑曜石短剑以示警惕。幸而奥梅·基萨林及时制止,转而将羽毛披风覆于鼓上,夏威夷祭司见状大笑,以为这是另一种祭礼的神谕。众人终于放下戒心,化干戈为玉帛。
周蒙花暗暗记下,这种「以礼换礼、以舞换舞」的文化互视,正是文明交往的起点。
夜晚,夏威夷人燃起篝火,托尔特克人吟诵先祖的歌谣,歌词中讲述「从东方大海而来的祖灵」;夏威夷祭司则以贝壳号角回应,称「莫夸的巨舟自卡希基归来」。两种语言虽不通,却在节奏与神话意象中奇妙地契合。
王大虎望着这一幕,心中暗叹:「异邦神族,本不相识,却能在这片岛屿火堆旁,相互映照。或许这就是天意,让两个大洋彼岸的古国遗民在此相遇,点燃跨洲文明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