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钢铁厂的试验铁轨边,蒸汽机呼啸着转动,车厢底盘在一段短短的直道上平稳地滑行。众人刚刚经历了从飞轮、变速到离合的连番突破,如今终于看见这铁轨上的庞然大物,实实在在动了起来,一时间掌声如雷,汤铁牛更是欢呼着要赶紧进厂开工,打造正式的火车头。
「好了好了!总算是跑起来了!大当家,我这就让工匠们进炉铸件,把那个虎头样式的车头给您做好……」
谁知他话音未落,汤思退站在一旁,眉头却皱了起来。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兴高采烈,反而盯着那仍在滑行的底盘久久不语。等到底盘完全停下来,他抬起头,小声地说:「爹……这车怎么停得这么慢啊?」
众人一愣。
汤思退转向方梦华:「首相,这车若真跑起来了,要是忽然前头有山、有人、有城墙……我们现在有办法让它马上停下吗?」
方梦华闻言,微笑不语,只是点了点头,眼神落在他身上:「你想到关键问题了。」
她转身从工具箱中取出先前的示意图,在白布上画出一条直线,再标出速度、时间与摩擦力。「火车不是马车。它一旦动起来,铁轮在铁轨上摩擦系数小得惊人,这就意味着——」
「——它想停下来,要滑好久对吗?」吴淑姬已经抢着接话,手里翻开了笔记本,刷刷写下一行数据:「以一时辰跑五十里的速度,也就是每息五丈的速度来算……铁轨摩擦系数只有0.1,我刚刚算过,若是直接断蒸汽、抱死轮轴,那得滑上一里半才会停!」
「一里半……」汤铁牛听了瞠目结舌,「那要是撞上城墙,不是车毁人亡?」
「所以你们这代工程师不能只会让东西动,还得让它能停。」方梦华语气平静,却字字如铁。「真正安全的火车系统,是从启动到制动都要有完整逻辑。」
她提笔在布图上画下另一套结构:「我设想过用一套与主动轮无关的侧压轮制动机构。用蒸汽推动双侧钢轮,侧向压制铁轨外缘,靠摩擦力将整列车体缓慢压停。这样就不是靠轮轴抱死来硬扯停车,而是像人用双手扶住车身让它慢慢停下,不至于震飞乘客。」
「这种设计……比杀猪一刀来得聪明多了。」叶大春忍不住点头赞道。
吴淑姬接着说:「而且若以乘坐体验来看,直接制动的惯性会让人和货物像被甩出去一样。若改用渐进式减速,提前三里开始抽气、降速、再进入制动段,这样不仅安全,也不伤车。」
汤思退已沉思起来:「我可以把变速系统反向运用,让飞轮的转速慢慢回输到侧压轮,加强减速力。」
方梦华拍拍他的肩:「不错。这个火车的意义,不是跑得快,而是跑得稳、停得下、能载人远行。」
这辆的蒸汽车底盘,尚未装上任何外壳与华饰,但那简单的铁骨与钢轴,在夕阳下仿若巨兽初醒。她知道,真正的挑战,现在才刚刚开始。
次日清晨,马鞍山钢铁厂内试验铁道两侧已拉起长长的红布条,标明从起点开始依次每百步设一个标记旗,直至三里外。现场不仅有工匠和学生围观,就连附近的村民也闻讯而来,想一睹传说中「不靠牛马自己会跑又会停」的火车试演。
汤思退与叶大春、吴淑姬一早就守在制动控制台旁,一边调校一边检查。这次装配的是全新设计的「双轮侧压煞车系统」,以蒸汽推动的钢轮夹持铁轨侧缘,模拟「温柔踩煞车」的减速方式。传动系统已调整为三段式:主驱飞轮、变速齿组,以及最终的侧压轮。
「引火升压!」汤铁牛一声令下,火车头的蒸汽机缓缓启动,浓烟翻腾而上,车轮随之转动。
在调试过的变速与离合控制下,车厢平稳滑出。速度由慢而快,渐渐达到吴淑姬所计算的「五十里每时辰」的标准巡航速度。
「三里预警线到了!」一名实习生举旗高喊。
吴淑姬马上从控制台打开第一级蒸汽抽压阀门,输入飞轮减压指令。车身开始肉眼可见地减速,但乘坐其上的几位学员并未感觉颠簸,座上稳如老僧入定。
「两里预警线,启动侧压系统!」
汤思退按下第二级操纵杆,压轮双侧慢慢合拢,接触铁轨边缘,发出「嗤嗤」的微鸣声。巨大的摩擦热从钢轮与铁轨之间冒出水雾蒸气,像是龙鳞磨铁一般。火车像是一头巨兽被人轻声拉住耳背,从狂奔转为沉稳奔行。
「一里处,最终制动——侧压全锁!」
最终控制杆拉下,侧压轮完全夹紧。火车头明显一震,随即稳稳地滑行了数百步,逐渐停在半里线内。自起始制动至完全停下,总滑行距离一里三百步,比预计的一里半更短、且过程平稳。
全场响起热烈掌声与欢呼声。
方梦华站在观察台上,微微一笑,回头对众人说道:「这,才叫真正的交通工具。不是让人坐得惊心动魄,而是心安理得。」
汤铁牛摸着额头擦汗:「我原先还怕这么温吞会煞不住……这么看来,是我老汤短见了!」
汤思退谦虚一笑:「是首相说得对,动得稳、也得停得稳,这才是真本事。」
方梦华看向长长的铁轨尽头,眼神深邃。
「这不只是一条铁轨,而是一条通往未来的路。接下来,我们要试的——是连接城与城的长线铁道了。」
腊月廿四的马鞍山试验线铁轨之上,晨曦微光照耀着钢铁闪烁的车厢外壳。一场比火车首次启动还更令人紧张的试验即将展开——满载测重运行测试。
这一次,不是空车。每节十丈长的车厢,整齐装载着六百根明国标准轨距的铁轨条,单节载重逼近三万斤。铁工厂内沉默的绞盘吊车臂来回挥舞,将铁轨一排排稳稳地铺入车厢,沉甸甸如大江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