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宿主,运10项目已经成功,改变了一丝国运,获得了……基础级别机械骨骼技术。】
冰冷而机械的电子合成音,如同惊雷般在白杨的脑海深处炸响。
他端着茶杯的手,在半空中微微一滞,温热的茶水甚至荡漾出了一圈细微的涟漪。
机械骨骼?
白杨的瞳孔骤然收缩,心脏不受控制地猛烈跳动了几下。
在这个连集成电路都尚在蹒跚学步的年代,在这个个人电脑还是天方夜谭的1980年,系统竟然直接奖励了这种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技术?
哪怕自己这么多年来,已经将一些科技提前了十多年。
哪怕只是“基础级别”,也足以颠覆整个时代的认知!
震惊只持续了短短一瞬,随即,一股难以抑制的狂喜涌上心头。
他太清楚这项技术的价值了。
它不仅仅是一套增强人体能力的装备,其背后所蕴含的,是一个庞大的、全新的技术集群!
微型动力系统、高精度传感器、神经电信号模拟、仿生结构学……任何一项分支技术,都足以引领一个产业的革命。
这比单纯给几张先进图纸的意义要重大得多。
白杨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内心的波澜,将茶杯稳稳地放回桌面。
他站起身,拿起挂在衣架上的那件厚实的军大衣。
“林慧,”他朝门外喊了一声。
“所长,您有什么吩咐?”林慧很快推门进来。
“我有点累了,回宿舍休息一下。下午如果没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就不要打扰我了。”白杨的语气听起来和平时没什么两样,沉稳而平静。
“好的,所长。”林慧没有多想,只当是所长连续高强度工作后需要休息。
白杨点点头,披上大衣,推门而出。
走廊里的空气冰冷刺骨,与办公室里的暖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窗外,枯黄的树枝在寒风中萧瑟地摇摆,远处的操场上空无一人,只有几只麻雀在地上蹦蹦跳跳地觅食。
研究所的干部宿舍离办公楼不远,步行也就五六分钟的路程。
一路上,白杨的脑子飞速运转。
运10项目的成功,他并不意外。
有了他提供的关键气动布局数据和材料配方,再加上全国航空工业的精英们呕心沥血,这个项目提前完成首飞,并获得成功是必然的结果。
只是他没想到,改变国运的奖励,会是如此的……超前。
回到自己那间陈设简单的单人宿舍,白杨反手将门锁好,还挂上了插销。
房间里没有暖气,只有一股清冷的气息。
他脱掉大衣,直接和衣躺在了那张硬板床上,用被子将自己裹紧。
“系统,开始接收技术资料。”他在心中默念。
下一秒,一股庞杂而浩瀚的信息洪流,如同决堤的江河,瞬间冲入他的脑海。
无数的图纸、公式、材料配比、结构模型、控制算法……像是亿万个发光的字符,在他的意识深处飞速地旋转、组合、构建。
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体验,仿佛他的大脑变成了一台超级计算机的硬盘,正在被动地写入海量的数据。
时间,在这一刻失去了意义。
……
一个小时后。
躺在床上的白杨猛地睁开了眼睛,他的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眼神中充满了比之前更加深刻的震撼。
他缓缓坐起身,靠在冰冷的墙壁上,大口地喘着气,试图平复那依旧在胸腔中激荡的心情。
接收完了。
所有的技术信息,都已经清晰地烙印在了他的脑海里,仿佛他亲身参与了这项技术从无到有的每一个研发步骤。
然而,让他感到震撼的,并不仅仅是这项技术的精妙与复杂。
而是……这项技术,在他的前世记忆中,根本不存在!
白杨很确定,在他穿越前的那个时空,直到20年代末,公开领域也从未出现过如此成熟和完善的“基础级别机械骨骼”。
眼下他脑海中的这套技术,虽然名为“基础”,但其设计理念和许多子系统的技术水平,至少领先了他前世的认知十年以上!
这意味着什么?
白杨的心脏再次狂跳起来。
这意味着,系统的奖励,并非完全来源于他前世的记忆库!
系统本身,拥有一个独立、甚至更高级的技术源!
他一直以为,自己的最大依仗,是领先这个时代几十年的记忆和知识。
但现在看来,他错了。
他最大的依仗,是这个神秘的系统本身!
他的重生,或许并不只是单纯地带着记忆回到过去,这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大的秘密。
这个发现,让白杨感到了一丝寒意的同时,也涌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激动。
如果系统的奖励不受限于他自身的认知,那未来,他能从系统中获得什么?
可控核聚变?
曲率引擎?
还是更匪夷所思的东西?
一扇通往无限可能的大门,似乎正在他面前缓缓打开。
这个念头只是在脑海中一闪而过,便被他强行压了下去。
想得太远没有意义,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当务之急,是先把这份从天而降的“大礼”消化掉。
他掀开被子,穿上大衣,再次走出了宿舍。
回到办公室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
冬日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来,在地板上拉出长长的光影,空气中飘浮着细小的尘埃。
林慧看到他回来,关切地问了一句:“所长,您休息好了?”
“嗯,好多了。”白杨点点头,径直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后坐下。
“给我拿一沓稿纸和几支新钢笔过来。”
“好的。”
很快,林慧便将文具送了过来。
白杨关上办公室的门,深吸一口气,将所有杂念摒除脑后,开始将脑海中的技术资料复刻到纸面上。
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他必须将那些复杂的信息流,转化为这个时代的人能够理解的图纸、公式和文字说明。
他下笔如飞,钢笔的笔尖在稿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是新时代来临的序曲。
随着整理的深入,白杨对这项技术的认知也越来越深刻。
他发现,这套“基础机械骨骼”最核心、最颠覆性的技术,并非是它的机械结构,而是另外两个看似不起眼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