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安静得落针可闻。
林慧站在一旁,屏息凝神。
良久。
白杨缓缓地将那张薄薄的传真纸对折,再对折,然后重新装回了那个牛皮纸封套里。
他的脸上,看不出喜怒,平静得像一潭深水。
“我知道了。”他抬起头,对林慧说道,“这份文件,列为最高绝密,直接存入我的私人保险柜,物理隔绝,不允许留下任何电子或纸质的副本。”
“是,所长。”林慧立刻应道。
“还有别的事吗?”白杨问道。
“没……没有了。”
“好,那你先去吃饭吧。”
“那您呢?”林慧下意识地问了一句。
白杨站起身,伸了个懒腰,脸上露出了一丝轻松的笑容。
“我也去,肚子早就叫了。走,看看今天食堂有什么好吃的。”
说完,他便迈步走出了办公室。
……
白杨并没有立刻去处理那一百亿美金的事情。
越是重大的决策,越需要冷静的头脑。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眼下,最重要的还是研究所的这摊子事。
052D的后续分析工作,才是他当前的重心。
至于那笔钱,就让它在脑子里先“发酵”一下。
他缓步走向食堂。
一路上,遇到了不少刚刚结束上午工作的技术人员。
“所长好!”
“所长,您也来吃饭啊?”
众人纷纷热情地跟他打着招呼,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振奋和自豪。
052D海试的巨大成功,像一针强心剂,注入了每一个人的心里。
白杨微笑着一一回应,和相熟的老专家聊几句,拍拍年轻技术员的肩膀,鼓励他们几句。
……
走进食堂,一股饭菜的香气混合着鼎沸的人声扑面而来。
食堂被后勤部门打理得窗明几净,打饭的窗口前排着长长的队伍,但秩序井然。
白杨看了一眼今天窗口上方挂着的小黑板。
“今日菜品:红烧肉、干煸豆角、麻婆豆腐、西红柿炒鸡蛋、酸辣土豆丝。主食:米饭、馒头。汤:紫菜蛋花汤。另有肉包子、小米粥供应加班夜宵。”
伙食标准,确实是肉眼可见地提高了。
红烧肉切得方方正正,色泽红亮,一看就是用了心思的。
几个年轻的小伙子,一人打了满满一盘,正埋头吃得满嘴流油。
白杨自己拿了个餐盘,排在队伍的最后面。
前面的人回头看到他,连忙要让他先打。
“所长,您先来!”
“不用不用,”白杨笑着摆了摆手,“都一样,我排着就行。”
他这种平易近人的态度,让周围的人都感到十分亲切。
在研究所里,白杨虽然是最高领导,但他身上丝毫没有官架子,更像是一个学识渊博、值得信赖的大师兄。
轮到他时,他打了一份红烧肉,一份西红柿炒蛋,二两米饭,一碗汤。
他端着餐盘,没有去干部专用的单间,而是随便找了个空位坐了下来。
对面是几个雷达组的年轻人,看到所长就坐在自己对面,几个人顿时有些拘谨,连吃饭的动作都斯文了不少。
“别紧张,吃饭呢,随便点。”白杨笑了笑,夹起一块红烧肉放进嘴里。
肥而不腻,软糯香甜,火候恰到好处。
他满意地点了点头,看来后勤工作很到位。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要想让这帮技术精英们持续高强度地作战,就必须解除他们的一切后顾之忧。
“你们在聊什么?算法有新思路了?”白杨主动开口问道。
那几个年轻人对视一眼,其中一个胆子大点的,推了推眼镜,有些兴奋地说道:“所长,我们刚才在讨论‘烛龙一号’的通用性问题。”
“我们觉得,吴老的思路完全可行!如果把它的核心滤波模块和目标识别模块剥离出来,再针对不同平台的硬件特性,编写一个‘驱动适配层’,理论上,它可以适配我们现有的绝大多数雷达系统!”
“哦?”白杨来了兴趣,“这个‘驱动适配层’的概念,有点意思,具体说说。”
“就是……就是像一个翻译官!”另一个年轻人抢着解释道,“‘烛龙一号’是说普通话的,但空军的雷达可能说山东话,海军的雷达可能说上海话。”
“我们这个适配层,就是把普通话翻译成各种方言,让大家都能听懂,都能用上!”
这个比喻虽然不那么严谨,但却生动形象。
白杨听完,赞许地点了点头:“这个想法很好,很有创新性。你们可以顺着这个思路,写一份详细的报告出来,交给吴老。记住,科学研究,不怕异想天开,就怕思想僵化。”
得到所长的肯定,几个年轻人激动得满脸通红,连连点头。
一顿饭的功夫,白杨就和好几拨技术人员进行了交流,从雷达算法聊到材料力学,从声呐模型聊到数据链通讯。
他的知识面之广,见解之深刻,让所有与他交谈过的人都受益匪浅,同时也愈发敬佩。
吃完饭,将餐盘送到回收处,白杨慢慢地踱步走回自己的办公楼。
午后的阳光暖洋洋地照在身上,他却没有丝毫的困意。
……
一百零七亿美金。
该怎么用?
刚才那几个年轻人的话,给了他一丝灵感。
“驱动适配层”、“翻译官”。
是的,自己现在,不也正需要一个“翻译官”吗?
一个能将这笔来自资本世界的庞大财富,“翻译”成国家所急需的科技实力、工业实力和国防实力的“翻译官”。
直接把钱交给国家?
没有必要了。
这几年香江那边的利润,大多都上交给国家了。
随着这些年自己的投入,以及国内的几个政策下来,经济已经活跃起来了。
包括技术上的更新迭代,出口比例已经大幅上涨。
外汇早就没有当初那么困难了。
这点资金丢过去,只不过是锦上添花,除了加快点进程,没有太多的意义。
所以……
……
他的脚步停在了办公楼前的花坛边,看着几只蜜蜂在盛开的月季花上辛勤地采蜜。
蜜蜂把一朵朵花的花粉,汇集起来,最终酿成甘甜的蜂蜜。
这个过程,不就是一种“翻译”吗?
一个宏大的计划,在白杨的脑海中,渐渐成型。
第一步,成立一个全球性的“科技猎头”和“技术引进”网络。
以远东集团的名义,在硅谷、在慕尼黑、在筑波科学城,设立办事处和研发中心,高薪聘请那些顶尖的华人科学家、工程师,甚至可以吸引一部分愿意为钱工作的外国专家。让他们,成为自己遍布全球的“技术触角”。
第二步,建立一个离岸的“产业孵化基金”。
利用这笔资金,不再局限于购买二级市场的股票,而是要主动出击,去寻找、去投资、去控股那些拥有核心技术,但暂时陷入困境的中小型科技公司。
半导体设备、精密机床、特种材料、生物制药……缺什么,就投什么!买不来公司,就买它的技术,买它的专利,买它的人!
第三步,也是最核心的一步,建立一条安全、高效的“技术回流”管道。
在香江,或者在某个政策更灵活的第三国,建立一个大型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研究院。
将在海外“猎”到的人才和“买”到的技术,在这里进行消化、吸收、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