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052D海试结束!(1 / 2)

“您的意思是,用它在负极表面形成一层更稳定、离子电导率更高的SEI膜?”

“孺子可教。”白杨赞许地点了点头,“去试试吧,这个问题解决了,无人机电池就可以定型生产了。”

“是!我马上就去安排实验!”王建国如获至宝,激动地鞠了一躬,转身就要去召集人手。

然而,他刚走两步。

实验室的门就被人猛地推开了。

“所……所长!”

助理林慧跑了进来,她的呼吸有些急促,一向梳理得整整齐齐的头发都有几丝散乱。

白杨眉头微皱,他很少看到林慧这副失态的模样。

“出什么事了?慢慢说。”

林慧快步走到他面前,努力平复了一下呼吸,将声音压低,但语气却无比急切:“所长,总参打来的加密电话,是石副部长的秘书亲自打过来的,说石副部长有万分紧急的事情,要立刻跟您通话!”

石振宏?

白杨的眉毛微微一挑。

自从上次在招待所一别,石振宏因为在052D项目上的巨大功劳,已经顺利地从原先的总参装备部第五局副局长,升任为总参装备部副部长。

职位虽然只上调了半级,但权责范围却扩大了数倍,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军方高层。

这个级别的人物,亲自打来“万分紧急”的电话,事情绝对小不了。

“把电话接进来。”白杨的表情瞬间变得严肃起来。

他挥手示意王建国和实验室的其他人继续工作,自己则转身快步走回办公室。

林慧紧随其后,在他坐定的瞬间,已经将那只沉甸甸的红色加密电话话筒递了过来。

白杨接过话筒,深吸一口气,沉声道:“我是白杨。”

“白杨同志!你好,是我,石振宏!”

电话那头,传来石振宏的声音。

“石副部长,您好。”白杨平静地回应。

“好!好啊!太好了!”石振宏在那头连说了三个“好”字:“白杨同志,告诉你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咱们的‘孩子’,回来了!”

白杨的心脏猛地一跳。

孩子?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脑海。

“052D……海试结束了?”他试探着问道,声音里也不自觉地带上了一丝颤音。

“结束了!圆满结束了!”石振宏迫切说道:“就在今天早上八点,052D顺利返航,靠上了江南造船厂的码头!”

“为期三个月,总航程超过一万五千海里的远航深海综合性能测试,全面完成!”

“所有的测试数据,包括舰体结构应力、动力系统工况、航行稳定性、武器系统平台适应性等等,所有记录着这些数据的仪器和磁带,已经第一时间从舰上拆卸下来,由专机护送,半个小时前刚刚抵达西郊机场!”

“数据已经全部汇总到了总参三号分析中心!白杨同志,你什么时候方便?现在!立刻!马上!我们这边所有人都等着你来亲自主持分析!”

石振宏的语速极快。

成了!

真的成了!

他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之前的那个盛大场景。

那是一个晴朗的上午,彩旗招展,人山人海。

当那艘舷号为“101”的崭新驱逐舰,缓缓滑下船台,冲入江水,激起千层雪白的浪花时,整个码头都沸腾了。

白杨就站在观礼台的第一排,身边是周部长、石振宏,以及无数海军和工业部门的领导。

当时,他亲手将这艘划时代的战舰送出海。

没想到,一转眼,秋去冬来,它已经完成了自己最严苛的“成人礼”,载誉归来。

时间过得真快啊……

白杨心中感慨万千,但思绪很快就回到了现实。

海试数据分析,这是比下水仪式更重要、更核心的环节。

它将全面检验这艘战舰的设计是否成功,性能是否达标,以及在哪些地方还需要进行改进。

这关系到052D型驱逐舰能否顺利定型,并开启批量建造的时代!

这关系到华夏海军,能否真正拥有一款足以走向远洋,与世界顶级战舰相抗衡的“中华神盾”!

“石副部长,您别急。”白杨迅速收敛心神,对着话筒沉稳地说道,“我马上就过去。”

“好!太好了!我们等你!”石振宏长舒了一口气,只要白杨肯来,他就有了主心骨。

挂断电话,白杨将那沉重的红色话筒轻轻放回机座上,发出“咔哒”一声轻响。

整个办公室里,安静得落针可闻。

“林慧。”白杨开口,打破了宁静。

“在!”林慧立刻挺直了腰杆。

“第一,马上通知车队,准备车辆,我要立刻去总参。”

“第二,通过研究所的广播系统,立刻通知所有原052D项目组的成员,在办公楼前集合,跟我一起去。”

“第三,告诉他们,带上各自专业领域需要用到的计算工具和参考资料。”

白杨的指令清晰而简洁,一条条有条不紊。

“是!所长!”林慧没有丝毫犹豫,响亮地应了一声,转身便快步走了出去。

……

052D的海试数据,和一般的技术资料不同。

那不是几页纸,几份文件。

那是海量的、储存在各种特制磁带、穿孔纸带,甚至是直接记录在精密仪器仪表刻度盘上的原始信息。

这些数据,是在惊涛骇浪中,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由安装在军舰各个角落的成百上千个传感器实时采集的。

拆下来的仪器本身,就是数据的一部分。

要把这些东西完完整整地搬到研究所,不仅工程浩大,而且很多精密仪器根本经不起二次折腾。

更何况,研究所里也没有总参三号分析中心那种专门用于解码、读取和处理这些军用制式数据的场地和设备。

所以,不是数据过来,而是他们,这支创造了052D的团队,必须过去。

人,要到数据面前去!

……

片刻之后,西郊研究所那略显老旧的广播系统,突然传出了“滋滋”的电流声。

紧接着,林慧那清亮而干练的声音,通过遍布研究所各个角落的喇叭,响起来。

“紧急通知!紧急通知!请所有原052D项目组成员注意,请所有原052D项目组成员注意,请立刻放下手中工作,带上个人专业计算工具及资料,于十分钟内,在办公大楼门前集合!重复一遍……”

这则简短的通知,如同一道惊雷,瞬间在研究所的各个部门炸响。

一时间,整个研究所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随即又以十倍的速度运转起来。

雷达技术研究室。

一位头发花白,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老工程师,正趴在实验台上,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着一块崭新的相控阵雷达T/R组件的电路板。

听到广播,他猛地抬起头,愣了两秒。

“052D项目组?”他喃喃自语,随即眼中爆发出惊人的亮光:“老刘!快!把咱们当初搞‘海之星’雷达阵面应力分析和电磁兼容测试的原始数据手稿都带上!快!”

“哎!来了!”隔壁工位上,一个中年技术员立刻起身,手忙脚乱地从一个上了锁的铁皮柜里,抱出厚厚一摞已经泛黄的图纸和笔记本。

动力与传动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