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部长身体微微前倾的姿势瞬间凝固了。
特区!
这个词,虽然在一些内部讨论的小圈子里,被极少数思想最前沿的人隐晦地提起过。
但那也仅仅是停留在概念探讨的层面,更像是一种天马行空的学术假设。
谁也不敢,也从来没有人,敢如此直接、如此笃定地,将它和一个具体的地点,如此清晰地联系在一起!
更何况,说出这句话的,不是经济学家,不是政策研究员,而是一个全国最顶尖的,搞技术的科学家!
海风吹拂着遮阳伞的边缘,发出哗啦啦的声响,像是在为这石破天惊的建议伴奏。
过了足足半分钟,周部长才缓缓地靠回到椅子上,他长长地、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那口气仿佛带走了他心中所有的惊涛骇浪。
他没有立刻肯定,也没有直接否定。
他只是用一种全新的、带着审视和探究的目光,重新打量着眼前的这个年轻人。
以前,在他眼里,白杨是国之利器,是技术领域的定海神针。
只要是技术上的难题,交到他手里,就没有解决不了的。
可今天,他发现自己可能还是看错了,或者说,看得还不够深。
白杨的思维,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技术范畴。
他站在一个远超常人的高度,俯瞰着技术、经济、乃至国家战略的全局。
他不仅仅是在“解决问题”,他是在“定义未来”。
“理由。”周部长终于开口,声音比刚才更加低沉,也更加严肃。
他需要一个足以支撑起这个惊人构想的逻辑。
白杨的目光从远处的海平面收回,他伸出手指,在沙滩上轻轻划了一个圈,将脚下的这片土地圈了进去。
“第一,地理位置。”他条理清晰地说道:“琼州岛孤悬海外,四面是海,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物理屏障。在这里搞试点,就算出了什么问题,影响也容易控制,不会迅速波及到内陆。这叫风险可控。”
“第二,经济基础。这里几乎是一张白纸,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正因为是白纸,才好画最美的图画。没有那么多盘根错杂的旧有利益集团需要去平衡,改革的阻力最小。”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侨乡优势。”白杨的声音加重了几分:“东南亚有数千万的华侨,其中很大一部分祖籍就在琼州和粤闽沿海。”
“他们有资金,有技术,有海外市场的管理经验,更重要的,他们有回报桑梓的拳拳之心。”
“我们只要把政策的口子撕开,给他们信心,他们就是我们特区建设最需要的‘第一桶金’和引路人。”
“而我们,需要付出的,仅仅是政策。”
白杨说完,便不再言语,静静地等待着周部长的消化。
他所说的这三点,在前世,是无数专家学者在事后总结特区成功经验时,公认的核心要素。
而现在,他只是将这些已经被历史证明了的真理,提前说了出来。
周部长沉默着,他的手指在膝盖上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目光深邃地望着那片无垠的大海。
白杨的话,像是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他脑中一扇全新的大门。
风险可控、白纸好作画、侨乡优势……
这些看似简单的词语,组合在一起,却勾勒出了一幅清晰无比、逻辑严密、且具备极强可操作性的蓝图。
是啊,他们之前总是瞻前顾后,怕步子迈得太大,怕影响不好控制。
可如果试点放在这样一个“天涯海角”的岛上,所有的顾虑,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以一个岛,撬动一个国。”周部长喃喃自语,眼神越来越亮。
他猛地一拍大腿,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脸上的严肃和审视,已经被一种难以抑制的兴奋和激动所取代。
“好!好一个白杨!”他重重地拍了拍白杨的肩膀,力道之大,让白杨都感觉到了微微的疼痛,“你小子,脑子里装的到底是什么?你给我的惊喜,真是一次比一次大!”
“你不仅是我们科技战线的帅才,更是我们**发展战略的奇才!”
这番评价,不可谓不高。
白杨只是笑了笑,谦虚道:“部长过誉了,我只是站在岸边,胡乱说说自己的想法,纸上谈兵罢了。”
“不!这不是纸上谈兵!”周部长用力地一挥手,斩钉截铁地说道,“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真知灼见!白杨,你这个建议,太重要了!太及时了!我必须立刻回去,向上面做一次专题汇报!”
他看了一眼手腕上的表,当机立断:“我现在就走!”
雷厉风行,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
五天后,白杨结束了假期,从椰风海韵的琼州疗养院回到了秋高气爽的四九城。
一家三口是乘坐专机回来的,飞机降落在西郊机场,研究所的专车早已等候在停机坪。
告别了依依不舍的妻女,将她们送上回家的车,白杨则直接乘车返回了位于京城研究院。
车窗外,是熟悉的白杨林和红砖楼,空气中都仿佛弥漫着一股机油和焊锡混合的、独属于工业时代的味道。
这股味道,让白杨感觉无比亲切。
当白杨的身影出现在研究所主楼大厅时,整个大厅都安静了一瞬,随即爆发出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
“白所长回来了!”
“所长好!”
“所长您可算回来了,我们都想死你了!”
一张张熟悉而兴奋的脸庞,一声声发自肺腑的问候,让白杨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微笑着向众人挥手致意,一路走回自己的办公室。
办公室被打扫得一尘不染,桌上的文件分门别类地摆放得整整齐齐,茶杯里已经泡上了他习惯喝的苦丁茶,还冒着袅袅的热气。
这无疑是他的助理林慧的杰作。
他刚在办公桌后坐下,还没来得及喝口茶,办公室的门就被敲响了。
“请进。”
林慧抱着一摞文件走了进来,她穿着一身干练的蓝色工装,长发扎成一个利落的马尾,脸上带着一丝见到主心骨的欣喜,但语气依旧是公事公办的干脆。
“所长,您回来了。这是您休假期间积压的,需要您亲自批阅和签字的文件。”
“另外,‘天工’二型芯片的小批量试产已经开始,第一批共计五百片,成品率和稳定性都非常理想。‘蜂巢’系统的实装迭代也已完成,目前运行平稳。”
她三言两语,就将白杨离开这二十多天的工作核心,汇报得清清楚楚。
“辛苦了。”白杨点了点头,对她的工作效率非常满意,“把文件放下吧,我一会儿看。”
“好的。”林慧放下文件,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稍微犹豫了一下,问道,“所长,您这次休假……还顺利吗?”
白杨抬起头,看到了她眼神里的一丝关心,笑道:“很顺利,都快玩得乐不思蜀了。”
“那就好。”林慧松了口气,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白杨端起茶杯,轻轻呷了一口那熟悉的苦涩味道,感受着茶水顺着喉咙滑入胃里,整个人仿佛都被重新激活了。
他拿起最上面的一份文件,准备重新投入到这繁复而又充满挑战的工作中去。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冰冷而又机械的声音,毫无征兆地在他脑海中响起。
【检测到宿主通过战略性建议,极大推动了国家经济发展进程,深刻影响了国运走向……】
【国运改变,触发特殊奖励机制……】
【奖励发放中……】
【恭喜宿主,获得‘运-10大型客机’全套技术资料!】
轰!
白杨的脑子,像是被投入了一颗深水炸弹,瞬间掀起了万丈波澜。
运-10!
居然是运-10!
他手中的钢笔“啪嗒”一声掉在了桌面上,但他却浑然不觉。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只是在周部长面前“纸上谈兵”了一番,竟然会触发系统的奖励!
而且,奖励的还是这样一个分量重到让他都感到心跳加速的国之重器!
运-10,***长子,***自己制造大型客机的第一次、也是在未来几十年里唯一一次的悲壮尝试!
在前世,白杨对运-10的历史可谓是了如指掌。
他知道这架飞机凝聚了当年多少航空人的心血和梦想,也知道它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最终功败垂成,黯然下马,成为了无数国人心中的意难平。
他知道它的优点,气动设计出色,机体结构坚固。
更知道它的缺点,材料不过关,成品寿命短,尤其是心脏病——配套的涡扇-8发动机推力不足、油耗高、可靠性差,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现在,系统奖励的,是“全套技术资料”!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这不仅仅是前世那架有着种种缺憾的运-10的图纸,而是一套经过系统优化、补全了所有短板的、完美的、可以直接投入生产的成熟技术!
包括先进的航空铝合金配方、成熟的机体结构设计、高效可靠的航电系统,甚至……
包括一颗强大的、足以媲美同期波音707所使用的JT3D发动机的,国产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全套图纸和制造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