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听筒里,赵振华那因为极度激动而略带嘶哑的“90纳米”,像一枚重磅炸弹,在白杨的耳边轰然炸响。
那股盘踞了三天三夜的疲惫,仿佛被这股声浪瞬间冲刷得一干二净。
成了!
真的成了!
从微米时代,一脚迈入纳米纪元!
这看似只是一次制程工艺的迭代,但其背后所代表的,是整个国家在尖端制造领域的一次惊天大逆转。
它意味着华夏的“心脏”,将拥有与世界顶级选手同台竞技的资格!
“干得漂亮!老赵!”白杨的声音里也染上了一丝难以抑制的兴奋:“你们是功臣!是整个国家的大功臣!”
“都是所长您指引的方向好啊!”赵振华的声音依旧哽咽:“没有您拿出的那套DUV光刻机整体设计方案,没有您提供的那些关键工艺节点参数,我们……我们还在原地撞得头破血流呢!”
这番话是发自肺腑的。
计算机中心这群人,傲气得很,个个都是国内相关领域的顶尖大牛。
一开始,对于白杨这个年轻得过分的“外行”所长提出的方案,他们是抱着怀疑态度的。
但随着研发的推进,他们越是深入,就越是心惊。
白杨给出的那份方案,就像是一本标准答案。
它不仅指明了最终的目标,甚至连路上的每一个坑,每一个岔路口,都提前标注得清清楚楚。
他们要做的,就是凭借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把这条路走通。
这种感觉,既憋屈,又爽快。
憋屈的是,感觉自己一辈子的积累,都比不上人家脑子里的一个“灵感”。
爽快的是,眼看着一个个过去想都不敢想的技术壁垒,被势如破竹般地攻克,那种成就感,足以让任何一个科研工作者热血沸腾。
“功劳是你们的,我只是动了动嘴皮子。”白杨笑了笑,:“我现在就过去,你把完整的测试报告和流片良率数据准备好。另外,让所有参与核心攻关的同志们都别走,我得当面谢谢大家。”
“好!好!我们等您!我们就在一号净化车间等您!”赵振华连声应道,激动地挂断了电话。
白杨放下听筒,深吸了一口气。
窗外的阳光依旧明媚,但此刻在他眼中,整个世界仿佛都变得更加鲜活,更加充满了希望。
他拿起内线电话,拨通了助理办公室的号码。
“备车,去计算机中心。”
“好的,所长。”
白杨没有片刻耽搁,抓起椅背上的外套,大步流星地走出了办公室。
十几分钟后,轿车在一栋戒备森严的建筑前停下。
这里就是计算机中心,整个研究所防御级别最高的地方之一,门口站着荷枪实弹的警卫。
车刚停稳,赵振华就带着几个副手,快步从大楼里迎了出来。
他已经换下了一身褶皱的实验服,穿上了一件还算整洁的白衬衫,但稀疏的头发依旧有些凌乱,布满血丝的眼睛里,闪烁着亢奋的光芒。
“白所长!”赵振华快走几步,紧紧握住了白杨的手。
“辛苦了,老赵。”白杨用力地回握了一下:“走,带我去看看我们的‘宝贝’。”
“这边请!”
进入大楼,经过了虹膜识别、身份验证、金属探测等多道严密的安检程序,白杨在一间专门的更衣室里,换上了一套从头到脚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白色无尘服。
再穿过长长的风淋通道,吹去身上可能携带的最后一丝尘埃,一扇厚重的金属门才缓缓打开。
一个巨大的,充满了未来科技感的空间,展现在白杨面前。
这便是计算机中心的核心——一号净化车间。
车间内,保持着恒温恒湿,空气洁净度达到了百级标准。
一台台价值连城的精密仪器,在柔和的黄光下,安静而有序地排列着,发出低沉的嗡鸣。
几十名同样穿着无尘服,只露出眼睛的工程师和研究员,早已在此等候。
当他们看到白杨走进来时,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
那眼神里,有激动,有崇敬,有如释重负,更有一种共同见证历史的自豪。
“同志们,辛苦了!”白杨对着众人,郑重地鞠了一躬。
哗啦啦——
现场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这掌声,是献给白杨的,也是献给他们自己的。
赵振华引着白杨,来到了一台高倍率的电子显微镜前。
显微镜的载物台上,静静地躺着一片圆形晶圆。
“所长,您看。”赵振华指着屏幕上放大的图像:“这就是‘龙芯二号’,采用193纳米氩氟激光器的DUV光刻机,配合我们自研的双层抗反射涂层和化学增幅光刻胶,一次流片成功。目前测试的晶圆,平均良率达到了71.2%!”
白杨凑到屏幕前,仔细地看着那放大后依然规整得如同艺术品般的电路结构。
线条清晰,边缘锐利,没有任何可见的缺陷。
“主频能跑到多少?”白杨问道。
“设计主频1.2GHz,实测稳定运行在1.35GHz!功耗控制在45瓦,比预期的还要低5瓦!”赵振华报出了一连数据,“我们用最新的操作系统跑了所有的基准测试,无论是整数运算还是浮点运算能力,都已经全面超越了市面上英特尔的奔腾四和AMD的速龙!”
超越!
而且是全面超越!
现场又是一阵压抑不住的骚动。
所有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在个人电脑最核心的CPU领域,华夏,第一次站到了世界之巅!
从此以后,后世所经历的那些事情,将不会存在了!
白杨的目光,从屏幕上移开,落在那片小小的晶圆上。
他的眼神深邃而平静,心中却早已是波涛汹涌。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块芯片。
这是撬动整个信息产业格局的杠杆,是国家信息安全的基石,更是未来智能化时代入场券!
“很好。”白杨点了点头,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一个人耳中,“非常好。老赵,我给你两个任务。”
“所长请指示!”赵振华立刻立正。
“第一,立刻整理全部技术文档和工艺流程,准备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我要在一个月内,看到第一批‘龙芯二号’下线!产能、资金、人员,有任何问题,直接找我。”
“第二,以‘龙芯二号’的核心架构为基础,立刻启动‘龙芯三号’的预研。目标,65纳米!同时,要开始探索多核心集成技术。我们不能停,更不能骄傲,我们领先的窗口期很短,必须用最快的速度,把优势扩大成胜势!”
白杨的话,像一针强心剂,注入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里。
刚刚成功的喜悦,迅速转化为了向着更高目标迈进的动力。
“是!保证完成任务!”赵振华和身后的团队齐声应道,声震屋瓦。
白杨满意地看着这支斗志昂扬的队伍,心中充满了欣慰。
他亲手点燃的这把火,已经形成了燎原之势。
他正准备再说几句勉励的话,就在这时,一个冰冷而熟悉的机械合成音,毫无征兆地在他脑海深处响起。
【叮!】
【检测到宿主主导的“龙芯二号”90纳米芯片项目获得成功,对国家信息技术产业产生颠覆性推动,国运指数获得显著提升。】
【综合评定:S级成就。】
【成就奖励发放中……】
【恭喜宿主,获得“银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全套体系资料!】
银河一号!
白杨的瞳孔,微不可察地收缩了一下。
他强行压下心头涌起的狂涛骇浪,脸上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只是呼吸的节奏,乱了一瞬。
超级计算机!
如果说90纳米芯片是为华夏信息产业造出了一颗强劲的“心脏”,那么超级计算机,就是为这个国家,锻造一个无所不能的“超级大脑”!
从天气预报到地震模拟,从基因测序到新药研发,从金融模型分析到国家安全领域的高端武器模拟……
它的应用,几乎囊括了所有需要进行大规模、高精度科学计算的领域!
在后世,算力,就是国力!
拥有了顶级的超级计算机,就等于拥有了洞察未来的水晶球,拥有了在科技竞赛中开辟新赛道的无上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