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接过了图纸,乖乖将它收好了,柳轩见天色已晚,便自己在书房睡下。
隔天早晨,房玄龄带人来见,柳轩赶紧穿戴齐整,带着人去见。
“房叔父大驾光临,令小子这蓬荜生辉啊,哈哈!”
“哎,子瑜不必多礼,我今日来,是有事儿跟你商量,关系重大,还请移步书房。”
说着,房玄龄给柳轩使了个眼色,柳轩会意,立马带着他来到书房,叫下人们都退下了。
“子瑜啊,想必开海禁的事情,太子已经跟你说过了。”
房玄龄也不跟他拐弯抹角,直截了当的表明了来意。
很简单,就是为了海禁的事情。
现在大唐国力昌盛,又处于修生养息的状态,经商外交是最好的维护大唐荣耀的法子,可陆路只有一条,又遥远漫长,肯定是远远不够的,相较之下,若是能开海禁,让两国商船来往,就比单独开陆路要方便的多。
“嗯,殿下的想法与小子不谋而合,小子自当竭尽全力相助的。”
柳轩知道房玄龄是个直来直往的性子,也不跟他兜圈子,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嗯,此事是太子的意思,但这个海禁,已经几十年了,现在提出解开,肯定有人阻挠,到时候,只怕是一场硬仗。”房玄龄如是说道。
柳轩自然明白,李承乾有心想办大事,但是海禁是历朝历代传下来的,一些顽固的旧臣难免会跳出来闹腾。
只是,海禁还是得开,此事有利发展大唐国力,他肯定要支持太子去做。
“房叔父,这麻烦肯定会有的,只是,这海禁开了,绝对是利大于弊的,你看,我大唐已有可以长时间在海上航行的大船,国力又十分昌盛,许多国家都愿意与我国结交,此时开海禁,一来可以在商业上互通有无,二来,也可结交番邦,拉拢一番,第三么,还能显示我大国风范。”
柳轩瞥了一眼房玄龄的表情,看他摸着胡子,似乎有点摇摆不定,又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叔父,小子的能力难道你还不信吗?”
房玄龄知道柳轩有能力,自然信任他,仔细考虑了一下,慢悠悠的开口道:“此事我会亲自上书陛下,能否说服陛下,主要还得看你怎么表现,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事要托你来办。”
“嗯?”
柳轩这倒有些意外,按照房玄龄和李承乾这二人的谋算来走,是出不了什么意外的,可房玄龄现在竟然还有事儿要拜托,只怕十分棘手。
“海禁开了之后,有些事情得找人去善后,老夫年迈,没有这么多精力,太子殿下太过年轻,交给他做只怕他冲动,意气用事,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老夫思前想后,还是希望你来督办,最为妥帖。”
听了这话,柳轩心中就明了了。
说白了,就是有烂摊子,需要他去收拾,说好听了是因为他资历丰富,说难听了,就是其他人都不可信,都成不了事儿,实在没办法了,这才把这个麻烦事儿交给他的。
可他柳轩是谁?扫把星啊!当初走到哪,哪里就要大换血的,还能怕这海禁事宜?
“放心吧房叔父,此事您与殿下大可放心。”
房玄龄闻言点点头,他对柳轩还是信得过的,毕竟自打他入仕途以来,做得每一件事都真真正正地落实到了每个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