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王同志重重点头,“那么请各位跟紧,保持安静,我们即刻出发!”
谢怀安的微型接收器传来预定的信号。
“行动!按第三套撤离方案执行!十分钟后酒店后门集合!”
队员们瞬间行动起来,迅速销毁所有不必要的个人物品,检查装备,换上更便于行动的便装。
俞宛儿和俞政宁对视一眼,都知道关键时刻到了。
夜色深沉,海风带着咸腥味。
一个不起眼的小型私人码头旁,一艘中等规模的货轮已经做好了启航准备。
两辆厢式货车悄无声息地驶入码头,与早已在此等候的谢怀安小队汇合。
“快!小心,上船!”
谢怀安低声道。
队员们和俞家兄妹小心地搀扶着科学家们登船。
整个过程快而有序,从车队抵达到最后一人登船,不过三四分钟。
王同志最后与谢怀安重重握了一下手:“一路顺风!国内见!船上有基础的医疗支持,但条件有限,务必确保教授们平稳过渡。”
“明白!保重!”
谢怀安点头,转身也登上了货轮。
缆绳被解开,发动机发出低沉的轰鸣,货轮缓缓驶离码头,融入黑暗的海面。
就在货轮离开后不久,一架米海军巡逻直升机轰鸣着从港口区域低空掠过。
探照灯的光柱扫过海面,但它重点检查的是那些试图离港的快艇和小型船只,对这艘看似正常离港的货轮并未过多关注。
他们的注意力,早已被内陆那场轰轰烈烈的“苏联特工”大追捕完全吸引了过去。
货轮航行了一段距离后,确认没有被跟踪,船长才通过对讲机低声报告:“‘货物’已安全,‘航向’已设定,预计十天后抵达目的地。”
船舱内,谢怀安和俞宛儿终于能够真正地松一口气。
他们来到科学家们所在的舱室。
几位教授因长时间的精神紧张和身体透支,此刻松弛下来,脸上都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但眼中重获新生的光芒却越来越亮。
“我们……真的安全了?”杜邦教授忍不住用英语问道。
“是的,杜邦教授。”谢怀安语气肯定,“我们现在正在公海上,很快将进入国际航线。美方的搜查重点在内陆,他们暂时不会注意到我们这艘‘普通’的货轮。”
余谋进长长地吁了一口气,靠着舱壁,轻轻握着妻子杨彩霞的手,目光望着窗外漆黑的海面,“总算……总算出来了。这辈子都没想过,还能有机会回到祖国。”
杨彩霞依偎在丈夫身边,眼中含着泪光,轻轻点头:“是啊……只是,心里总觉得还缺了一块。”
她顿了顿,声音更轻了些,仿佛怕惊扰了什么,“要是……要是我们的儿子还在,该多好。也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找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