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司马懿,朱媺娖就想到了曹睿。
“夫君,曹睿真想不到司马懿有野心吗?”
张彦点头:“当然想不到了。”
朱媺娖不解:“为啥啊?”
“媺娖,你知道司马懿有野心,那是因为史书告诉你的,但谁去告诉曹睿呢?”
朱媺娖愣了一下:“也是哈。”
“而且曹睿一开始的托孤大臣人选也没有司马懿。”
朱媺娖愣了一下:“咋回事?”
“一开始曹睿的人选是曹宇。”
“这个曹宇不太出名,但他的父亲很出名,叫曹操,所以这个曹宇是曹睿的亲叔叔。”
“呃……”朱媺娖愣了一下,燕王,叔叔……
“只不过曹宇的年纪比曹睿小,而且这个燕王不是某位燕王,史书记载他性情温和,为人谦恭。”
“所以说曹睿很放心曹宇。”
“除了曹宇之外,还有四个辅政的人,分别是夏侯献,曹爽,曹肇,秦朗。”
朱媺娖想了想:“曹睿选的五个辅政大臣,有四个是宗亲,和曹丕完全不一样。”
“对而且秦朗是曹操的养子。”
“曹睿这样安排,说白了就是想让宗室掌控朝堂。”
“媺娖,就像你说的,曹丕依靠的是士族,曹睿这样搞,就等于朝堂来了个大逆转,有利有弊。”
“不过曹丕虽然依靠的是士族,但也提拔了很多宗亲和武勋,就看曹丕留下的辅政大臣就知道。”
“曹真,曹休,司马懿,陈群。”
“宗室和士族各占一半,在朝堂上形成平衡。”
朱媺娖眉头一皱:“曹睿这样安排,一定会引起士族的不满。”
“对,不过曹宇怂了,直接拒绝了曹睿的安排。”
“曹睿没办法,只能重新选择,这时候有两个人影响了后来的曹魏。”
“谁啊?”
“刘放和孙资,这两个人就主推司马懿和曹爽。”
朱媺娖不解:“为啥啊?”
“这两个人是曹家三代君主的心腹,所以这两个人说话还是很管用的。”
“而且这两个人和夏侯献和曹肇的关系很差,基本属于死敌的那种。”
“如果夏侯献和曹肇辅政,那绝对没有这两个人的好果子吃。”
“再加上曹宇不愿意辅政,所以这两个人就夹带私心,推荐曹爽和司马懿。”
朱媺娖不解:“曹睿难道还看不出两个人的心思吗?”
“媺娖,你看看历代君王就知道了,在立幼年储君的时候,大部分君主都拿不定主意。”
“他们都知道,自己死了,那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秦始皇够厉害了吧,可他一死,赵高就蹦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