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朱楩强打起精神,仔细聆听着他们的对话。可一直听到快结束,他都没有听到什么关键信息。眼看着天色渐晚,李景隆似乎也准备起身告辞了,朱楩不禁有些失望。
就在这时,李景隆与朱棣分别之际的几句谈话,却是让朱楩如遭雷击,半晌都没回过神来。
只听得屋内李景隆站起身来,拱手作揖道:“详细情况便是如此,我便得先告辞了,回去太晚难免惹人生疑。”
朱棣见状,也赶忙站了起来,笑着说道:“也好,你那十几个护从怎么办?要不要?”
李景隆连忙摆手道:“不用,这些护从乃是我曹国公府上一直养着的,对我忠心耿耿,绝对信得过。”
“哈哈,九江信得过的人,那本王自然也是信得过的。谁能料到那小崽子最为信任的太傅,从一开始便就是本王的人呢?”朱棣此言一出,屋外窗下的朱楩和袁巧儿不禁目瞪口呆,满脸惊愕之色。
朱楩的眼睛瞪得浑圆,虽然他知道历史上李景隆会给朱棣开门,但他万万没想到李景隆那是一开始就想着怎么给朱棣开门的人啊;而袁巧儿则是用手捂住嘴巴,生怕自己会惊叫出声。两人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难以置信的神情。
屋内,李景隆再次拱手,一脸苦笑地说道:“殿下啊,您可真是把最难的事情都丢给我做啊!既要演得像,又不能演得太假,扮演一个忠心耿耿的败军之将可是要比戏台子上的角儿还要难上数倍呢!”
朱棣闻言,又是一阵豪爽的大笑:“哈哈哈哈,九江演得好!”
李景隆见状,也跟着笑了起来:“燕王谬赞!”
屋外窗下偷听的朱楩,心中的疑惑如云雾一般渐渐散去,他终于恍然大悟。
历史上的李景隆,自幼便备受朱元璋的赞赏与夸赞,其数量之多,难以计数。而他的父亲李文忠,更是英勇无畏,威震四方。
不仅如此,李景隆本人也从未有那些世家子弟好大喜功、嚣张跋扈的恶习,反而以谦逊著称。这样一个出身武将世家的人,又怎会突然间摇身一变,成为历史上那个纸上谈兵的“大明战神”呢?
靖难之役以来,李景隆之所以屡战屡败,却又屡败屡战,并非是因为他能力不足,而是他有意为之。因为李景隆从一开始便是朱棣的人!
如此一来,所有的事情都变得顺理成章。李景隆在最后关头打开城门,迎接朱棣进城,这一举动看似突兀,与之前的他判若两人,但若从他一直以来都是朱棣的内应这个角度来看,便也不足为奇了。毕竟,若说是变节,那这变化也未免太快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