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乡野山村神医 > 第400章 分野猪

第400章 分野猪(1 / 2)

张大柱和杜十娘坐在村头老槐树下的石桌旁,桌上的粗瓷碗里还剩着半碗没喝完的玉米糊糊,几碟野菜咸菜也见了底。

晚风带着田埂上的青草气吹过来,杜十娘拢了拢耳边的碎发,轻声说道:“大柱哥,土菜馆的事就这么定了,我爹那边我去说,保准没问题。”

张大柱点点头,用粗布帕子擦了擦嘴,黝黑的脸上露出几分憨厚的笑:“十娘妹子,这次多亏了你跑前跑后,等菜馆开起来,第一个给你记大功。”

杜十娘脸颊微红,低下头拨弄着衣角:“跟我还说这些干啥。你快回去吧,别让秀英嫂子等急了,她这几天见天儿地往村口望,我都瞅见好几回了。”

张大柱心里一暖,又想起胡秀英独自在家的模样,赶紧站起身拍了拍屁股上的尘土:“那我先走了,有事明天镇上集上碰面说。”

他扛起靠在树旁的锄头,脚步匆匆地往村子另一头赶,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一路跟着他穿过青石板铺就的窄巷。

胡秀英住的院子就在巷子尽头,院墙是用黄泥混着碎麦秸糊的,墙头爬着几株喇叭花,紫色的花瓣在暮色里轻轻摇曳。

院门没上闩,虚掩着留了道缝,张大柱轻轻推开门,就见院子里的石凳上坐着个纤细的身影。

胡秀英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乌黑的头发松松地挽在脑后,几缕碎发垂在脸颊边,她就那么一动不动地坐着,眼神望着院门口的方向,手里还攥着半块没绣完的帕子,针脚歪歪扭扭地别在上面。

这几天张大柱忙着跟杜十娘商量土菜馆的事,早出晚归的,把胡秀英一个人扔在家里。胡秀英本就性子腼腆,自从丈夫走后更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平日里全靠张大柱陪着说说话才觉得日子有盼头。

这下子张大柱一忙起来,院子里就冷清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白天还好,能种种菜、绣绣花打发时间,可一到傍晚,看着别人家烟囱里冒起的炊烟,听着远处传来的欢声笑语,她心里就空落落的,像是被掏走了一块。

张大柱放轻脚步走到胡秀英身后,夕阳的余晖洒在她身上,给她周身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他看着她微微蹙起的眉头,心里顿时涌上一股愧疚,伸出手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

胡秀英像是受惊的小鹿,猛地回过头来,手里的帕子“啪嗒”一声掉在地上。看清来人是张大柱时,她眼里的惊慌瞬间化成了欣喜,眼眶一下子就红了,站起身扑进他怀里,声音带着几分哽咽:“你可回来了……”

张大柱赶紧把她搂紧,粗糙的手掌轻轻拍着她的后背,能清晰地感受到她身体的轻颤。他闻着她发间淡淡的皂角香,低声说道:“让你等久了,是我不好。”

胡秀英摇摇头,把脸埋在他宽厚的胸膛上,听着他有力的心跳声,心里的委屈和孤单一下子就散了。

过了好一会儿,她才抬起头,用手背擦了擦眼角,脸上露出几分不好意思的笑:“回来就好,我给你留了饭,在灶上温着呢。”

张大柱牵着她的手走进屋,屋里陈设简单,一张旧木桌,几条长凳,墙角摆着个掉了漆的木柜,却收拾得干干净净,连桌腿都擦得发亮。

胡秀英掀开灶上的铁锅,里面温着一碗炒鸡蛋和两个白面馒头,热气腾腾的香气扑面而来。张大柱肚子“咕噜”叫了一声,惹得胡秀英“噗嗤”笑出了声:“看你饿的,快趁热吃。”

张大柱也不客气,拿起馒头就着炒鸡蛋大口吃起来,胡秀英坐在旁边看着他,眼神里满是温柔。

等他吃得差不多了,胡秀英才轻声问:“跟十娘妹子谈得咋样了?那土菜馆……真能成?”

张大柱咽下嘴里的食物,用力点头:“成!咋不成!十娘她爹以前在城里大饭馆当过厨子,手艺好得很,答应来给咱们掌勺。铺面也看好了,就在城东门里,离集市近,人肯定多。”

他越说越兴奋,黝黑的脸上泛着光,“到时候咱们雇两个村里的后生帮忙,你就负责管管账、收收菜,不用干啥重活。”

胡秀英手里的帕子绞得更紧了,手指无意识地抠着上面的布纹:“去城里啊……”她长这么大,除了出嫁时跟着前夫去过一次镇上,就再没出过远门,一想到城里那些高楼大屋、车水马龙,心里就直发怵。

张大柱看出她的顾虑,放下手里的碗,握住她微凉的手:“我知道你怕生,可城里真没啥好怕的,到时候我天天陪着你,哪儿也不让你一个人去。

再说了,等咱们赚了钱,就给你扯身新衣裳,买城里姑娘都戴的银镯子,让你也风光风光。”

胡秀英被他说得心里一动,抬头看他时,正好对上他真诚的眼神,那眼神里有期待,有鼓励,还有她最熟悉的温柔。

她脸颊发烫,低下头轻声说:“我不是怕风光,就是……就是觉得离不开这村子。”

这里的一草一木她都熟,东家的婶子、西家的大娘见了面都能说上几句话,可到了城里,谁都不认识,想想都觉得孤单。

张大柱把她往怀里搂了搂,让她靠在自己肩上:“傻妹子,村子咱们还回来住啊,农忙的时候就回来种地,闲了就去城里管菜馆,两头都不耽误。

你要是想村里的人了,就接她们去城里住几天,让她们也开开眼界。”

胡秀英听着他的话,心里的疙瘩慢慢解开了。她抬起头,看着张大柱结实的下巴,伸手轻轻摸了摸他脸上的胡茬,扎得手心痒痒的:“那……咱们真一起去?”

“当然一起去!”张大柱把她抱得更紧了,“少了你,我一个人去城里干啥?咱们俩这辈子都得在一块儿。”

胡秀英的心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暖融融的。这些年她守着寡,日子过得像一潭死水,是张大柱让这潭水活了过来,有了波澜,有了色彩。

她把脸埋在他胸口,听着他有力的心跳,轻声说:“大柱哥,你这几天不在家,我一个人晚上总睡不着,院子里的风声都觉得吓人。”

张大柱心里一酸,想起自己这几天忙着事,确实忽略了她的感受。

他伸手把她抱起来,胡秀英惊呼一声,下意识地搂住他的脖子,脸颊贴在他汗湿的脖颈上,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泥土和汗水混合的气息,这气息让她觉得踏实。

“那今晚我不走了,陪着你。”张大柱抱着她往床边走,屋里的油灯昏黄的光摇摇晃晃,把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紧紧依偎在一起。胡秀英的心跳得飞快,像揣了只小兔子,她把脸埋得更深,声音细若蚊蚋:“嗯……”

床是旧木床,铺着粗布褥子,上面叠着浆洗得平整的被子,带着阳光晒过的味道。张大柱把她轻轻放在床上,刚要起身,胡秀英却拉住了他的手。

她仰躺在床上,乌黑的头发散在枕头上,脸颊红得像熟透的苹果,眼睛里水汪汪的,像是含着一汪清泉。

“大柱哥……”她轻声唤着,声音里带着几分羞涩,还有几分期待。

张大柱的心“砰砰”直跳,他俯下身,慢慢靠近她。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照进来,刚好落在胡秀英的脸上,她长长的睫毛轻轻颤抖着,像蝴蝶的翅膀。

张大柱伸出手,轻轻抚上她的脸颊,指尖能感受到她肌肤的温热和细腻。

胡秀英闭上眼睛,长长的睫毛上沾了点水汽,她微微仰起头,主动凑近他。两人的呼吸交织在一起,带着彼此身上的气息,在狭小的屋里弥漫开来。张大柱再也忍不住,低下头吻住了她的唇。

那吻一开始很轻,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后来渐渐变得热烈起来。

胡秀英的身体有些僵硬,毕竟守寡多年,早已忘了这般亲密的滋味,可她没有推开他,反而下意识地搂紧了他的后背。张大柱能感受到她身体的轻颤,动作更加温柔了,他知道她心里的不安,也明白这份感情对她来说有多重要。

“别怕,有我呢。”他在她耳边轻声说,温热的气息拂过她的耳廓,让她忍不住缩了缩脖子,却也放松了下来。

胡秀英睁开眼,眼里蒙着层水雾,望着近在咫尺的脸,轻声问:“你不会像以前那样丢下我吧?”她前夫就是在她最需要陪伴的时候走的,这成了她心里最深的疤。

张大柱用力摇头,眼神坚定:“这辈子都不丢下你,生同衾,死同穴,我张大柱说到做到。”他握住她的手,按在自己胸口,“你摸,我的心在这儿,以后就为你跳。”

胡秀英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不是伤心,是高兴。她主动凑上去,吻住了他的唇,这一次,带着全然的信任和依赖。

屋里的光线忽明忽暗,映着两人紧紧相拥的身影。

夜深了,窗外的虫鸣声渐渐低了下去,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犬吠,衬得夜色更加安静。

张大柱抱着胡秀英躺在床上,她像只温顺的小猫,蜷缩在他怀里,脸上还带着未褪的红晕,呼吸均匀而安稳。张大柱轻轻抚摸着她的头发,心里满是踏实的感觉。

他想起白天杜十娘说的话,说城里的铺面租金不便宜,得先凑够三个月的钱;想起秦立峰师傅交代的,明天一早要去大青山猎野猪,好给菜馆开张备点肉;

还想起胡秀英刚才眼里的期待,心里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把日子过好,让身边的人都能跟着享福。

胡秀英在睡梦中轻轻动了动,往他怀里蹭了蹭,嘴里嘟囔着:“别去……”大概是做了什么不好的梦。张大柱把她搂得更紧了,在她额头印下一个轻吻:“不去,我在这儿陪着你。”

她似乎听懂了,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个安心的笑容。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照亮了她脸上的笑意,也照亮了张大柱眼里的温柔。

天快亮的时候,鸡叫了头遍,张大柱悄悄起身,生怕吵醒怀里的人。

他轻手轻脚地穿好衣服,走到灶房给胡秀英温了锅粥,又在桌上留了张字条,用石头压住。字条是他托村里教书先生教着写的,歪歪扭扭的几个字:“我去打猎,中午就回,粥在灶上。”

推开门,清晨的凉气扑面而来,带着露水的湿气。远处的大青山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像一头沉睡的巨兽。

张大柱紧了紧身上的猎衣,背上弓箭和砍刀,脚步轻快地往村外走。路边的野草上挂着晶莹的露珠,沾湿了他的裤脚,可他一点也不觉得凉,心里热乎乎的。

走到村口的时候,就见秦立峰已经牵着两匹马来了,旁边还站着个梳着双丫髻的姑娘,正是秦立峰的女儿秦香莲。

秦香莲穿着身绿色的粗布褂子,腰间系着红腰带,手里拿着把小巧的弯刀,见了张大柱就笑着打招呼:“大柱哥,你可算来了,我爹都等你半天了。”

秦立峰瞪了女儿一眼:“就你话多。”他转向张大柱,递过一把磨得锃亮的匕首,“这把给你,山里野猪凶得很,小心点用。”

张大柱接过匕首,拱手道:“谢谢师傅。”

秦立峰点点头:“走吧,趁着天没大亮,野猪还在窝里没出来,正好堵个正着。”三人翻身上马,马蹄声“哒哒”地响着,朝着大青山的方向而去。

阳光慢慢爬上山头,把薄雾驱散,照亮了山林里的每一片叶子。林间的鸟儿开始鸣叫,松鼠在树枝间窜来窜去,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张大柱骑在马上,回头望了一眼村子的方向,仿佛能看到胡秀英正站在院门口望着他,他心里顿时充满了干劲,轻轻一夹马腹,追上前边的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