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恩令,好!哈哈哈……”
御书房里,乾皇唐世成乐得哈哈大笑。没想到,忧心了好久的事,一纸浩恩令完美解决。
“不动干戈,不费兵卒,一切问题迎刃而解。玉宣,你果然没有令朕失望。每有大事,必出奇招。”
唐玉宣道:“都是父皇教导得好。”
她本想告诉父皇这是李长风之计,又觉得不妥。李长风这个利器,还是暂时不要公开,以免生出麻烦。
太子唐玉靖奇道:“皇妹到底献出什么妙计,竟把父皇高兴成这样?”
乾皇微微一笑,把奏折往前一推道:“你自己看吧。”
唐玉靖躬身上前,拿过奏折,看着看着,眼睛越睁越圆。
二皇子唐玉澜请示道:“父皇,儿臣可否一览?”
乾皇点头道:“看,都给朕好好看看,好好学习。玉宣之计,把朕心中的担忧全部排解,这……才是真真正正在为朕分忧。不像你们,谋策献计总是以自我为先。”
唐玉宣连忙道:“父皇,二位皇兄也是真正为父皇分忧的。以前儿臣也没什么建树,只是这次献的计策更合您心意罢了。”
唐玉澜阅毕,已然感受到了所谓“浩恩令”中的杀气。他最大的依仗便是外面藩王的支持,才与太子有了一较高下之力。这浩恩令一出,短则数年,长则十余年,藩王势力就会分崩离析,分裂成无数微不足道的公爵,侯爵甚至伯爵。最后,实际上已经只是拥有一方小天地的小地主而已。这,对他着实是个沉重的打击。
最要命的是,他一时之间,竟然想不出任何理由来反驳此计。
他也知道,父皇早就有撤藩之心,只是时机不成熟,未敢轻动。而他这些年也正是利用各种机会争取拖延,也才在藩王势力中树立了一定的威信。
如果连这“浩恩令”都要站出来反对,便是公然跟父皇的撤藩大计作对了。这无疑是触碰了皇帝的逆鳞,踩到了绝对不该碰的红线。
他是个聪明人,知道利害所在。现在绝对不能反对,而应该大力支持,以显得自己没有私心。
好在这“浩恩令”只是授予了王族权力,这个权力别人用还是不用,全凭自己做主。看来,还是有一定的回旋余地,关键是后面怎么操作了!
“妙啊!”唐玉澜连连点头,“皇妹此计,可谓是撤藩于无形之中。根除深疮顽疾,很多人都能做到。但是,要让人非但不觉得痛,还觉得爽,这才是最难得最高明之处。”
唐玉靖惊讶而疑惑地看着他,此计明摆着对他不利,他不但不跳出来反驳,竟然还如此称赞?这小子,果然城府够深,居然没有让他失控!
“二弟说得对,皇妹这次,真是立下大功了。我们两个当哥的,不服不行啊!”
唐玉澜笑道:“那是,皇妹之天资,世所罕见。”
乾皇称赞道:“玉宣之计,甚合朕意,你二人也是难得的意见一致,全都认可。只不过,当务之急,还得派个得力的人出使董州,居间调停罗家三兄弟。并让他们把这浩恩令执行下去。”
唐玉宣正在考虑,是否自己把任务争取下来,然后派李长风前去执行。浩恩令是李长风提出来的,他的理解也必然最深。若是他能完成这项重要的任务,在朝堂上也就名正言顺地占据了一席之地。
岂料唐玉澜竟然挺身而出,抢先道:“父皇,儿臣愿意亲自前往推动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