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中篇小说集世间百态 > 第55章 《张仲景教我治痈疽肿瘤》梦回东汉识癌痈疽肿瘤同治

第55章 《张仲景教我治痈疽肿瘤》梦回东汉识癌痈疽肿瘤同治(1 / 2)

《张仲景教我治痈疽肿瘤》梦回东汉识癌根:仲景传法融今术,痈疽肿瘤同治方

晨鸡刚啼过三遍,我趴在案头翻看肿瘤病例,眼皮越来越沉。桌上的ct片里,肺癌患者的病灶像团黑雾,与古籍记载的“肺痈”图谱重叠——恍惚间,一阵药香裹着水汽扑来,睁眼时竟站在一间青砖医馆前,门楣上“仲景医馆”四字染着晨露,穿粗布长衫的药童正往竹匾里摊晒杏仁,见我便笑:“先生等你多时了。”

一、梦中医馆识本源:肿瘤与痈疽的同根之辨

张仲景正坐在药炉旁翻《金匮要略》,案上摆着两尊陶塑:一尊是肺形,表面隆起如疙瘩,色黑带紫;另一尊是肝形,边缘红肿,顶端溃破流脓。“你看这两物,”他指尖点过陶塑,“肺上黑疙瘩,你叫‘肺癌’;肝上溃破处,你叫‘肝痈’,实则都是‘痈疽’变证。”

他取过医案给我看,东汉的“肺积”记载与现代肺癌症状重合:咳嗽痰血、胸痛如刺、体瘦如柴;而“肠痈”的腹痛、便血,与肠癌晚期表现几乎一致。“痈者,壅也,气血壅塞成脓;癌者,岩也,坚硬如石。”仲景添了块炭到药炉里,火光映着他的白须,“初起都是气郁血瘀,久则成脓为痈,凝坚为癌,好比湿木先腐而后生虫——痈是腐肉,癌是虫巢,本是同根,治法相通。”

这话让我忽然惊醒:现代医学认为肿瘤是细胞异常增殖,痈疽是细菌感染,看似不同,却都与免疫失调、微循环障碍相关。正如仲景所言,皆因“正气不足,邪气踞之”,不过是邪气停留的阶段不同——早期气滞血瘀如痈疽初起,晚期肿块坚硬如痈疽成脓后的硬结。

二、肺生烟瘤:射干麻黄汤合靶向药,针药并用散“烟毒”

药童引进一位患者,咳得直不起腰,痰中带血如铁锈。仲景让他对着青瓷碗咳,咳出的痰竟在碗底凝成黑块,形似烧焦的木炭。“此为‘烟瘤’,”仲景指着窗外被熏黑的屋檐,“长期吸入烟霞、煤火,毒邪积肺,先成‘肺痈’,久则凝而成瘤。”

(一)古今合方:射干麻黄汤+靶向药

-经方基础:射干9g(利咽散结)、麻黄6g(宣肺平喘)、生姜3片(温化寒痰)、细辛3g(通阳散寒)、紫菀12g(润肺止咳)、款冬花12g(化痰下气)、五味子6g(敛肺生津)、大枣5枚(调和脾胃)、半夏9g(燥湿化痰)。仲景特别叮嘱:“麻黄需先煎去沫,防过汗伤正。”

-现代加法:若患者有EGFR突变,加用吉非替尼(每日250g),借中药化痰散结之力,减少靶向药皮疹副作用;若痰血明显,加白及15g、仙鹤草30g,现代药理证实二者能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止血同时防转移。

(二)针灸配穴:肺俞+膏肓+现代电针

-古法治则:仲景持银针直刺肺俞(第3胸椎旁开1.5寸),捻转时让患者做深呼吸;再刺膏肓(第4胸椎旁开3寸),留针时用艾条悬灸针尾,“此二穴能引药入肺,散烟毒如扫尘”。

-现代改良:在针尾接电针仪,用连续波(频率50hz)刺激20分钟,肌电监测显示可增强肺通气功能;痰血止后,加刺足三里(补正气)、太冲(疏肝气),调节免疫功能,降低复发率。

(三)食疗辅助:杏仁川贝粥+秋梨膏

-仲景让患者每日晨起吃杏仁川贝粥:杏仁10g(去皮尖)、川贝5g(研末)、粳米50g,煮至粥稠,“杏仁能润肺,川贝化顽痰,好比扫帚扫烟囱”。

-现代搭配:午后喝秋梨膏(梨、麦冬、百合熬制),其中的多酚类物质可抗氧化,辅助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患者连服三月,ct显示病灶缩小,咳嗽减轻,痰中血丝消失。

三、肝藏石癌:鳖甲煎丸合介入术,灸法溶“瘀石”

正说着,药童捧来一尊青石雕肝,表面凸起如结石,触之坚硬。“此为‘石癌’,”仲景叹息,“肝郁久则血瘀成石,好比河道淤塞成块,先为‘肝痈’,后成癌瘤。”现代医学来看,这便是肝癌伴肝硬化结节,与仲景描述的“肝积”病机相合。

(一)经方攻坚:鳖甲煎丸+肝动脉栓塞

-经方基础:鳖甲30g(醋炙,软坚散结)、乌扇9g(射干,解毒利咽)、黄芩9g(清热燥湿)、柴胡12g(疏肝解郁)、鼠妇6g(破血逐瘀)、干姜6g(温通经脉)等,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3g,每日3次。仲景强调:“鳖甲需久煎,借其阴寒之性攻坚硬。”

-现代联合: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在服用丸剂期间行肝动脉栓塞术,阻断肿瘤血供,中药可减轻栓塞后发热、腹痛等副作用,其中黄芩苷能保护肝细胞,减少化疗药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