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尔馆长兴奋的接着说道:“后来宋太祖灭了后周,也将这个窑口一并承接下来。只是工匠们大多对后周极为忠诚,纷纷殉国。剩下的工匠迫于宋太宗的压力,勉强重操旧业,但窑口的档案遗失,勉勉强强只烧制出一窑,就再也无力维持。柴窑也自此在世上销声匿迹。
而宋代人为了留住这稀世珍宝,宋哲宗年间,诏令后人在汝州建立汝窑,研制这种天青釉瓷器。只是其中困难重重,无论怎么烧制,都达不到柴窑的高度。即便如此,汝窑烧制成功的仿制品也极为稀少,其烧制水平之高,其他窑口难以企及。柴窑以钴呈色,搭配玛瑙、黄金、玉石等润色,釉色薄而透明,具有玻璃感;汝窑则以铁呈色,釉色较厚,呈现玉质感。仅凭这些仿制器,汝窑便一跃成为宋朝五大名窑之首,被誉为‘青瓷之魁’。据世界上有关机构统计,汝窑有六十七件半传世作品,而柴窑至今未发现明确的传世作品。你们说,这柴窑瓷器稀不稀有,珍贵不珍贵呢?”
熊赳赳瞪大了眼睛,满心想着再度把小碟子抢回来,可瞧见旁边兀丞黑那威严的架势,终究没敢动手。他就那么直勾勾地盯着小碟子,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心里想着,即便没法将其据为己有,好歹也要看个够,等出去了,也好跟别人吹嘘吹嘘。这小碟子色泽青翠欲滴光彩喜人,一看就绝非寻常之物,熊赳赳越瞧越喜欢不自禁的说道,“它像是散发着宝石般的光泽。”
“嗯嗯嗯。”科利尔馆长连忙点头,“阿波罗说得没错。瓷器釉面以淡青色为基调,是因为其胎釉在烧制过程中,氧化铁的含量恰到好处。据古籍记载,柴窑瓷器的釉采用的可是宝石釉,是将宝石、玛瑙研磨成粉末作为添加剂。宝石中的二氧化硅含有铁的着色元素,对釉面形成的特殊色泽起到了关键作用。说到制作工艺,我再补充几句。柴窑为何如此稀有?除了釉料珍贵,还采用了满釉支钉烧法。”他翻过小碟子,指着几个白点说道,“这些就是支钉留下的痕迹。这只小碟子是被支钉撑起,放在匣钵内送进窑炉里烧制的,而且是一匣一器。要知道,古代的窑炉非常小,装不了几只匣钵。另外,为了达到理想的窑变釉色,窑工对还原气氛的控制必须恰到好处,精准无误才行,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烧出一窑十几件瓷器。要知道,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稍有偏差,便会前功尽弃,整窑瓷器都毁于一旦。它的成品率实在太低,即便耗费数年之功,也只能得到一窑,一窑也就几十件,正因如此,才会在历史的车轮下逐渐湮灭,成为旷世奇珍。”
队员们对科利尔馆长的话深信不疑,纷纷走上前去,近距离观赏这稀世珍宝,脸上都洋溢着仰慕的神情。然而,正当队员们兴致勃勃地对这柴窑瓷碟评头论足之时,一个突兀的声音悠悠传来:“这宝贝在这里也不过是沧海一粟,不值一提。”
队员们不用猜也知道,在这个时候能说出这种话的人是谁。虽说这话口气大得有些离谱,但却没人去反驳,毕竟人家才是这里的主人。
说话的正是兀丞黑,他接着说道:“走吧走吧,别让我们的宗主等急了。到时候错过了观礼,可别怪别人。”
科利尔馆长顿时觉得有些尴尬,被这么个小辈儿当众呵斥,实在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儿。他悻悻地将小碟子放回几案上,又小心翼翼地把散落的器物摆放整齐。他一边整理,一边说道:“瓷器再珍贵,也不能忽略了它实际的功能,其实它不过是一个当时的生活器皿罢了。有时候,只有让事物回归本源,才能真正认清它的实质。”科利尔馆长的这一番话充满哲理,瞬间让队员们的情绪平复了下来。是啊,抛开这只碟子所有的附加价值,它也仅仅是一只小碟而已,在这地方,说不定还比不上一壶饮用水的价值。
“馆长说得没错。”熊赳赳带着几分“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口吻说道,“一只小碟子有啥稀罕的,我吃饭的碗可比这个大得多。”
“你吃饭怎么不用桶啊,那个更大。”熊赳赳三两句话,就把科利尔馆长刚才那一番真知灼见给带偏了。齐立昂又是好气又是好笑,说道:“别在这儿丢人现眼了,走吧。去前面看看,说不定能给你找个吃饭的桶。”
熊赳赳一听,脸上立刻露出喜色:“真的吗,昂哥?走走走,咱们快走,让我也去开开眼。”熊赳赳脸皮够厚,齐立昂把他比作饭桶也毫不在意,反倒催促着大家快走。这倒恰好化解了科利尔馆长的尴尬,队员们纷纷起身,继续前行。
有了这次经历,熊赳赳一上路,眼睛就忙得不可开交,脑袋扭来扭去,一刻都不停歇。虽说他对古玩文物的鉴赏一窍不通,纯粹是个门外汉,但这并不妨碍他热情高涨。再者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在这千年殿堂里,随便一件物件都价值连城。他此刻就盼着能寻到个合适的机会,哪怕是像刚才那种小碟子一样的小件儿,那这次探险之旅可就赚翻了。于是,熊赳赳这一磨蹭,队伍的行军速度明显慢了下来。其他队员也乐意借此机会,与这千年前的建筑和物品来个亲密接触,大家都走走停停,一会儿在这里瞧瞧,一会儿在那里摸摸。
齐立昂一边走,一边留意着周围的情况。他发现,原本走在他们前面的科比诺夫,此刻早已没了踪影。即便他透过阁楼的窗外,向前方张望,沿途的盘道上也不见其踪迹。而且,一直跟在他们身边的兀丞黑,也是一副不紧不慢的模样,似乎在刻意等待着什么。要知道,科比诺夫之前接到老宗主的命令,说是太阳神已经苏醒,他们筹备的大典即将开始,可这会儿却并不急于催促考察队加快脚步。或许是大典还没准备妥当吧。齐立昂虽说对接下来的一切满心期待,但在这移步换景的连廊里,处处都藏着惊喜,倒也让他乐得在此游赏观景,把玩这些珍贵物件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