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他秘密启动了“影子节点”计划,在全国二十个技校布设了隐藏的服务器。
在湘西的山路上,吴青山巡线途中路过湖南怀化一处废弃雷达站,他停下脚步,抬头望去,锈迹斑斑的雷达天线在月光下显得格外诡异……湘西蜿蜒的山路上,吴青山扛着工具包,穿梭在崇山峻岭间。
他习惯了这份寂寞,电线杆是他无言的伙伴,电流声是他熟悉的旋律。
然而,当他走到怀化那座废弃的雷达站时,一股异样的感觉涌上心头。
几根黑黝黝的铜缆,粗糙地晾晒在锈迹斑斑的围墙外,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沥青味。
吴青山心头一动,多年的巡线经验告诉他,这地方不简单。
推开吱呀作响的铁门,一股霉味扑面而来。
雷达站内部早已破败不堪,但角落里堆放的军绿色帆布包,墙上贴满的手绘线路图,还有角落里用搪瓷缸改造的接地机,却昭示着这里并非废弃之地。
一个穿着迷彩服的年轻人,正对着一台老式电台调试着什么。
看到吴青山,年轻人并没有慌张,只是咧嘴一笑:“老乡,来找信号?”
“你们是……”吴青山眼神锐利,警惕地问道。
“我们是周文老师的徒弟,搞无线电的。”年轻人挠了挠头,指着墙上的线路图,“湘黔交界十几个村,高山阻隔,信号不好,我们给他们搭了个跨山微波网。老师说,高压线走不了的地方,信号得自己长腿!”
吴青山心头一震,眼前的年轻人,让他想起了当年那个怀揣梦想的自己。
他默默地从工具包里掏出一本泛黄的《电力载波基础》,递给年轻人:“传下去,别问归处。”
当夜,雷达站的电台发出了一阵微弱的信号,信号像一只轻盈的飞鸟,绕行七省,最终落在了远在云南的某个角落。
“收到,急救调度指令,百色瑶寨……”年轻人兴奋地喊道,紧接着又是一阵沉默,“刘桂香说,出事了!”
刘桂香发来的消息像一颗炸雷,瞬间击碎了林小满原本紧绷的神经。
山洪、塌方、难产……每一个词都重若千钧,压得她喘不过气。
“自力网”,启动!
手指在屏幕上飞速滑动,一条条指令像闪电般发出。
然而,搜索结果却让她的心沉到了谷底——最近的应急电源点,远在八十公里之外!
山路崎岖,暴雨如注,八十公里,无异于天堑。
时间,是此刻最奢侈的东西。
林小满咬紧牙关,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不能放弃,绝不能放弃!
她迅速调整策略,转而搜索“医疗+电力”交叉案例。
一个个关键词被她敲入搜索框,希望能找到一丝希望。
突然,一条不起眼的帖子映入眼帘——“宁波苏婉清团队,报废救护车电池组+脚踏发电机,野战产电装置改造方案”。
没错,就是它!
林小满顾不上细看,立刻拨通了苏婉清的电话。
电话那头,苏婉清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听到林小满的请求,立刻打起了精神。
“图纸没问题,我这就发给你!不过小林,这玩意儿可不好弄,要技术,要体力,更要胆量!”
“苏阿姨,放心吧,我们有的是胆量!”林小满的声音斩钉截铁。
挂断电话,林小满立刻将图纸转发给附近的摩托骑手,并附上了一段语音:“各位兄弟,救人要紧,拜托了!油钱我出,回头请大家喝酒!”
六个小时,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救援。
瓢泼大雨中,一辆辆摩托车像离弦的箭,在泥泞的山路上飞驰。
零件、工具、电池……希望的碎片,在风雨中传递。
山寨祠堂,临时搭建的产房。
无影灯亮起,驱散了黑暗,也点燃了希望。
“哇……”
婴儿的啼哭声,穿透雨幕,响彻山谷。
陈默赶到百色时,天色已经放亮。
雨还在下,但山寨里却洋溢着劫后余生的喜悦。
他架起摄像机,记录下这充满希望的画面。
采访中,他得知了刘桂香用助产钳夹住电线接头完成接生的故事。
“当时停电了,唯一的办法就是把电线直接接上。电火花闪得厉害,手都麻了,但我顾不上那么多,孩子等不起。”刘桂香回忆起那一幕,脸上依然带着后怕。
“不怕吗?”陈默问。
“怕也没用,孩子等不起。”刘桂香摇摇头,语气平静而坚定。
陈默的心头一震。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蕴含着惊人的力量。
他将这句话制成短视频,配文“最原始的冗余设计”,发布在了“自力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