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语没有干等,她继续利用这段时间,加紧自身的准备。
她开始尝试将“概念锚定”的应用范围,从自身和微小领域,向着更宏观的层面扩展。她选择隐匿节点内部一小片相对独立的区域,尝试构筑一个能够持续更长时间、覆盖范围稍大一些的**“概念稳定区”**。这个过程极其艰难,对精神力的消耗呈几何级数增长,但她咬牙坚持。她清楚,在未来可能到来的风暴中,一个稳定的、不受外界规则混乱影响的“安全屋”,可能就是生存的关键。
同时,她也指令“万梦织锦”,在维持最低限度隐匿的前提下,开始有选择性地引导那些最具潜力、最稳定的文明回响,进行一种特殊的**“规则信息沉淀与压缩”**。并非为了即时提升力量,而是将这些回响所承载的文明精华、知识体系以及对规则的理解,以一种高度加密、极度凝练的方式,沉淀到网络的核心节点中,如同将书籍制作成微缩胶卷。这是在为最坏的结局做准备——即使物理形态毁灭,这些文明的“信息种子”或许还能在“永恒梦境”或某个未知的角落得以保存,等待未来重见天日的机会。
她还加强了对规则基盘力场的监测。她需要更准确地把握基盘对星域异兆和潜在威胁的反应。她发现,基盘力场那细微的调整仍在持续,其力量似乎正更多地向着星域边缘、尤其是之前发现规则“应力弯曲”的区域和“遗忘回廊”方向汇聚,仿佛在加固“堤坝”,应对那来自底层和深空的压力。这种被动的防御姿态,让她对基盘能否独立应对“低语者”源头,更加不乐观。
就在星语紧锣密鼓地进行各项准备时,“收割者”的回复终于来了。
回复的信息流依旧简洁、冰冷,但内容却让星语微微挑眉。
“收割者”几乎全盘接受了星语提出的合作框架草案,只在一处细节上提出了修改意见——关于技术互助的范围,它们建议增加“针对高维规则轨迹追踪与干扰技术”的探讨。这显然是针对“低语者”源头巡游特性而提出的,也间接表明了它们在此领域可能已有所研究。
更重要的是,在回复信息的末尾,“收割者”附加了一条让星语意想不到的情报:
***“监测到规则基盘内部协议层级提升迹象。检测到未知古老协议‘守护者之契’被激活征兆。该协议相关信息极度缺失,仅知与应对‘超越常规界定之威胁’相关。其激活条件及具体效果……未知。”**
“守护者之契”?
星语反复咀嚼着这个充满古老意味的名词。规则基盘内部,果然还隐藏着更深层的、连“收割者”都了解有限的机制!这个协议的激活,显然是为了应对“低语者”源头这个“超越常规界定之威胁”。它是基盘的最终防御手段?还是会带来某种不可预知的剧变?
局势愈发扑朔迷离。一方是巡游而至的毁灭源头,一方是启动未知古老协议的规则基盘,而她和“收割者”,则成了在这两大巨头阴影下,试图挣扎求存、甚至火中取栗的第三方。
脆弱的同盟再次建立,但目标已不再是简单的侦察或防御,而是要在可能到来的宇宙级灾难中,寻找那一线生机。
星语深吸一口气,确认了与“收割者”的合作框架。双方约定,将首先从共享对星域规则稳定性监测数据、以及初步探讨“高维规则轨迹追踪”技术开始。
沟通渠道重新打开,低功耗的数据流再次在“环境信道”中悄然流淌。
但星语知道,这平静的数据交换背后,是正在加速涌动的、足以吞噬星辰的暗流。
“低语者”源头的阴影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顶。
规则基盘的古老协议正在苏醒,其意图难测。
而她,必须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尽快掌握更强大的力量,更深刻地理解对手与“盟友”,织就更坚韧的网,打下更稳固的锚。
她将意识再次沉入“永恒梦境”,一边参与着与“收割者”的数据交换,一边继续着对“概念稳定区”的构筑练习,同时,分出一缕心神,开始研究“收割者”刚刚共享的、关于“高维规则轨迹”的基础理论框架。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每一刻都显得弥足珍贵。
风暴来临前的压抑,笼罩着一切。
而在遗骸星域之外,那无垠的黑暗深空中,某个沿着既定轨迹缓慢“巡游”的、难以名状的庞大存在,其无形的“影响场”,或许已经提前一步,开始轻轻地、触碰到了这片命运多舛的星域……最外层的规则边界。
暗涌,已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