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宁站在王府外,望着熊熊燃烧的火焰,沉默良久,对身旁的将领说道:“厚葬他们吧,他们是值得尊敬的对手。”
清化城的城门缓缓打开,大乾军有序入城。
徐宁一马当先,走进城中,看到的却是一片萧条,街道上空无一人,偶尔有几个幸存的百姓,也躲在屋内,透过门缝偷偷张望,眼中满是恐惧。
“传我命令,第一,打开军中粮仓,药物,向百姓分发粮食与药材,救治疫病患者,第二,派官吏登记户籍,安抚百姓,第三,废除南越官员庄园主的土地特权,推行均田制,将无主土地分给流民,第四,设立私塾,教授汉字与中原礼法,推行汉化。”
徐宁的命令迅速传遍全军,士兵们开始有条不紊地行动起来。
在城中的广场上,官吏们搭建起临时的施粥棚,热气腾腾的米粥散发着香气,吸引了不少百姓前来。
一名年迈的南越老人,颤抖着接过米粥,看着眼前和蔼的大乾官吏,眼中的恐惧渐渐消散,低声说了一句:“多谢……”
与此同时,汉化的推行也在悄然展开。
徐宁从军中挑选出识字的士兵,担任私塾的临时先生,教孩子们诵读《千字文》。
又派人将中原的农耕技术,刻在木牌上,立在田间地头,供百姓学习。
在清化城的衙署里,新设立的“清化县令”正与当地的乡老议事,听取他们的意见,制定适合当地的治理政策。
不到一月,清化城便渐渐恢复了生机。
街道上的百姓多了起来,孩子们的读书声、商贩的叫卖声,取代了往日的死寂。
一名曾抵抗过大乾军的南越士兵,如今也放下了武器,加入了民屯,他对身边的大乾士兵说:“以前总怕你们夺我们的土地,现在才知道,跟着大乾,能吃饱饭,能让孩子读书,这就够了。”
洛阳的乾阳殿里,姜齐正看着上京草原屯田的奏报,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
此时,内侍匆匆赶来,递上徐宁平定南越的捷报。
姜齐展开捷报,仔细阅读着每一个字,从徐宁三路大军南征,到攻克永州、万劫津,再到清化城破、王英夫妇自杀,最后到入城后的治理举措,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
“好!好一个徐宁!”姜齐忍不住拍案叫好,语气中满是欣慰,“不仅平定了南越,还能安抚民心,推行汉化,将南疆彻底纳入大乾版图,真是不负朕望!”
他走到舆图前,在南越的疆域上,眼中闪烁着光芒,手指在南越疆域上画着圈。
如今,西域暂时安定,大理归附,南越纳入版图,上京草原的筑城,西域的治沙,各地的屯田也在顺利推进,大乾天下一统的雏形,已然显现。
“传朕旨意,封徐宁为‘南平伯’,赏黄金千两、绸缎百匹,其麾下将士,论功行赏,另外,在南越设立‘岭南行省’,下辖十六州,派能吏前往治理,务必让南疆安稳。”
姜齐的旨意,很快通过驿站,传向远方的南疆。
在清化城,徐宁接到圣旨时,正站在田间地头,看着百姓们耕种的场景,一边听着南越战俘在那边赞叹着现在的生活。
“徐帅,占城真腊来降!”
“来降?”
“国主已经到了城内,都在等您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