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9章 烛光斧影(1 / 2)

十月的江南,本该是金桂飘香、稻谷满仓的时节,可杭州城内的吴国方腊势力,却被一层恐慌的阴霾笼罩。

西夏被大乾攻克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般传遍江南各州府,方腊占据的杭州、苏州等重镇,顿时人心惶惶。

所有人都明白,西夏覆灭后,大乾再也没有了西北的牵制,接下来,兵锋必然指向江南。

方腊坐在杭州府衙的议事厅内,手中攥着一封早已被揉皱的信,那是此前姜齐派人送来的密信,信中隐晦地给他留了一条退路,暗示若他愿意归降,可保江南百姓与摩尼教部众平安。

可方腊心中清楚,两国交战,私情难讲,他虽将女儿嫁给姜齐,维系着一层微妙的关系,但在大乾一统天下的大势面前,这份姻亲情谊,根本不足以抵挡大乾军的铁蹄。

即便是姜齐同意,姜齐许在拥有能够一统的时候,纵容金瓯有缺!

更何况,姜齐如何会同意?

更让他焦虑的是摩尼教的实力。

自起义以来,摩尼教虽凭借江南百姓对前宋的不满占据了几座重镇,却始终缺乏正规的军事训练与充足的粮草补给,麾下将领多是农民出身,战斗力远不及久经沙场的大乾军。

“西夏和吐蕃西北联军四十万都挡不住大乾,咱们这点人马,又能撑多久?”

方腊看着窗外飘落的桂花瓣,心中满是无力,继续抵抗,只会让兄弟们白白送命。

可就此投降,他又不甘心放弃经营多年的江南基业。

纠结再三,方腊心中渐渐有了两个选择:要么向大乾投降,寄望姜齐能念及姻亲之情,善待麾下部众;要么带着心腹与摩尼教核心成员,乘船出海前往天竺,在海外另谋生计。

他知道,这个决定关乎江南所有势力的命运,必须与麾下将领商议后再定。

毕竟,在能活下去的情况下,谁又愿意背井离乡?

次日清晨,方腊召集麾下所有核心将领,齐聚杭州府衙议事厅。

厅内,将领们脸上都带着焦虑,互相交换着眼神,没人敢先开口。

方腊坐在主位上,看着麾下这些跟随自己多年的兄弟。

他缓缓起身,语气沉重地打破沉默。

“诸位,西夏已灭,大乾接下来必然南下。咱们摩尼教虽占了江南,却根本无力抗衡大乾军。继续抵抗,只会平白让兄弟们丧命。唯今之计,要么向大乾投降,争取一条生路,要么咱们收拾细软,乘船出海去天竺,再图发展。”

话音刚落,议事厅内顿时炸开了锅。

多数将领低头沉默,他们心中虽有不甘,却也明白方腊所言属实,大乾铁骑势不可挡,抵抗不过是垂死挣扎。

跟随方腊最久的方有常率先开口:“圣公,我等跟着您起义,本就是为了能活下去。如今若能投降保平安,我自是愿意支持圣公!”

有了第一个,便有第二个,不少将领纷纷点头,表示支持投降或出海。

可也有少数将领面露不满,其中以牛二与吕师囊最为激动。

牛二猛地一拍案几,怒吼道:“圣公!咱们摩尼教兄弟流血牺牲才打下这片江山,怎能说投降就投降?就算打不过大乾,也该战死沙场,岂能做降将?出海去天竺更是荒唐,咱们的根在江南!”

吕师囊也附和道:“牛将军说得对!圣公,您不能因为与姜齐有姻亲,就动摇了咱们的军心啊!咱们只要坚守江南,依靠长江天险,定能与大乾抗衡!”

催命判官李立更是双眼微眯,手指摩挲着自己的玉带,不知道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