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世隆的喊话,在田虎军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他原本的部下,大多知道他为人耿直,不会说谎。
田虎麾下一都六十人的兵卒,在听到党世隆的喊话后,连夜偷偷撬开东门北侧的缺口,趁着夜色逃出城,向大乾军的“劝降站”投诚。
当他们在“劝降站”吃到热气腾腾的肉汤饼子时,不少人忍不住哭了。
“终于能吃饱饭了,再也不想打仗了!”
除了党世隆,还有不少被俘的田虎军士兵加入劝降队伍。
他们有的讲述自己被俘后的经历,有的劝说昔日战友认清形势,有的甚至详细介绍投诚后的流程。
这些现身说法,比单纯的政策宣传更有说服力,毕竟,说话的人是他们曾经的同伴,可信度更高。
“劝降站”内,大乾军的士兵们热情地接待每一位投诚者。
先给他们端上热饭热汤,再登记他们的信息,询问他们的意愿,愿意回家的,发放路费和证明。
愿意参军的,编入新兵队伍,进行训练。
这种人性化的对待,让投诚的士兵们深受感动,不少人甚至主动提出,要继续留在“劝降站”,帮助劝说更多的战友。
姜齐巡视过后,叫来岳飞。
“师兄,如何?”
“师弟,还可更进一步,”姜齐笑道,“亲友亲友,友这一条你用了,亲这一面,如何不用?”
“这……”
姜齐提出的“亲属喊话”策略,更是给了田虎军致命一击。
大乾军发动太原周边的百姓,寻找城内田虎军士兵的亲属,然后将他们带到前沿阵地,让他们通过喇叭向城内喊话,亲情的力量,远比政策和说教更能打动人心。
太原城外的一处高地上,一位大娘正拿着喇叭,对着城内哭喊道:“儿啊,我是娘!家里分了三亩地,还盖了新房子,你快回来吧!别跟着田虎打仗了,他连饭都不给你们吃,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娘可怎么活啊!”
这位大娘的儿子是田虎麾下的一名士兵,已经多半年没回家了。
自从听说大乾军让亲属喊话,王大娘就主动找到了大乾军,希望能劝儿子回来。
不远处,一位嫂子正抱着年幼的儿子,对着城内喊道:“当家的,你快回来吧!孩子天天喊着要爹,大乾军说你投诚了就能回家,还能分地!咱们一家人好好过日子,别再打仗了!”
那嫂子的丈夫原本是个农民,被田虎强行征入军中,如今已经快一年没见过家人了。
这些带着哭腔的喊话,像一把把尖刀,刺在田虎军士兵的心上。
他们大多是被强行征入伍的农民,家里有父母、妻子、孩子,原本就不想打仗,如今听到亲人的呼唤,更是再也忍不住。
一名士兵在听到母亲的喊话后,偷偷抹掉眼泪,当晚就趁着巡查的机会,逃出城,向大乾军投诚。
他见到母亲后,母子俩抱在一起,哭得撕心裂肺:“娘,我再也不打仗了,咱们回家种地!”
六月一个月内,因亲属喊话而投诚的田虎军士兵就有近万人。
不少士兵投降后,第一件事就是问能不能回家,有的则主动要求加入大乾军,希望能保护家人,让更多的人过上安稳日子。
在大乾军的心理攻势下,田虎军的军心彻底瓦解。
士兵们要么偷偷投诚,要么在城内消极抵抗,田虎的命令再也没人愿意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