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兵团”的两路大军,依托各自的优势,快速向长安推进。
西路军的吐蕃骑兵机动性强,擅长快速突击,能在短时间内突破大乾军的防线,北路军兵力众多,熟悉地形,能从北侧牵制大乾军的主力。
两路大军若顺利推进,不出十日,便能抵达长安周边,形成对长安的合围。
对于大乾军而言,当前的局势极为严峻,长安刚被攻克不久,行政体系只是建立,尚未完全稳定,兵力也较为分散。
孙安、关胜等主力将领麾下的兵力,一部分用于驻守长安城内,一部分用于肃清周边残敌,能用于应对“西北兵团”的兵力不足五万。
且大乾军以步兵为主,在野外与吐蕃骑兵作战,明显处于劣势。
嵬名令公站在秦岭以南的营帐内,看着前线传来的战报,嘴角露出一抹冷笑:“长安,很快就会回到我的手中!”
只要能合围长安,切断长安的粮草补给线,不出一个月,城内的大乾军便会不战自溃。
而一旦夺回长安,他就能依托西夏,凭借长安的战略地位,联合更多的反乾势力,与大乾展开长期抗衡。
长安城内,孙安、关胜等将领也已得知“西北兵团”的动向,紧急召开军事会议,商讨应对之策。
营帐内的气氛极为凝重,将领们看着地图上两路敌军的推进路线,心中都清楚,一场决定西北战局走向的恶战,已悄然临近。
会议之后,各种军令下达,整个长安随即活了起来!
接到抵御“西北兵团”的命令,郝思文率领一万五千名“诱敌部队”迅速进驻长安以西的武功、扶风及以北的泾阳一带。
这片区域河流纵横,渭河、漆水河穿境而过,形成天然的防御屏障,郝思文深知,要应对以骑兵为主的敌军,必须借助地形优势,才能弥补兵力上的不足。
“传我命令,各营立即构筑防御工事!”郝思文站在渭河南岸的高地上,对着麾下将领下令,“一营在武功城外的渭河岸边挖掘陷马坑,坑内埋设尖木,坑上覆盖茅草与浮土。”
“是!”
“二营在扶风至武功的道路两侧设置绊马索,每五十步一组,用铁链连接,隐藏在草丛中。”
“是!”
“三营负责架设连弩与轰天雷,在漆水河大桥两侧构筑射击阵地”
“是!”
“其余部队则在泾阳城外的土路沿线埋设简易地雷,延缓敌军推进速度!”
将领们领命后,部队迅速展开行动。
士兵们顶着烈日,挥舞着锄头挖掘陷马坑,汗水浸湿了铠甲,却没有一人抱怨,有的士兵则将铁链埋在道路两侧的草丛中,只露出细微的线头,不仔细观察根本无法发现。
连弩手们则在漆水河大桥两侧的土坡上搭建掩体,将连弩架在掩体后,箭匣中装满涂有毒药的弩箭。
负责埋设地雷的士兵,将火药与碎石装入陶罐,用引线连接,埋在土路下方,只留下一根细细的引线,隐藏在路边的杂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