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得重看着麾下的残兵,心中终于做出了决定。
他长叹一声,对将领们说道:“我自是愿向梁山军投降,更愿早日让梁山与太后和谈,保全析津府。”
当日午后,耶律得重派使者前往梁山军大营,向林冲递交降书。
林冲见目的达成,亲自率领士兵前往辽军大营受降。
他看着耶律得重,语气平和:“耶律将军深明大义,归降梁山军,乃明智之举。我会派人将你送往析津府城外的梁山军大营,你可劝说萧太后与我军和谈,若能促成和平,你便是燕云百姓的功臣。”
耶律得重躬身行礼:“多谢林将军不杀之恩,某定当尽力劝说太后,促成和谈。”
十一月十日,耶律得重带着几名亲信,狼狈地回到析津府。
他没有先回府中,而是直接前往皇宫,求见萧普贤女。
此时的萧普贤女正坐在御书房内,焦急地等待着武清的消息,见耶律得重归来,连忙起身问道:“耶律大人,武清战况如何?粮草是否顺利带回?”
耶律得重跪在地上,头埋得低低的,声音哽咽,“太后,臣有罪!武清之战,我军大败,不仅未能夺取粮草,反而损兵折将,如今五千兵马已……已经降了,臣……臣已向梁山军投降。此来,是为梁山招降太后的!”
“什么?”萧普贤女如遭雷击,踉跄着后退几步,扶住桌案才稳住身形,“你……你竟向梁山军投降?你可知你这是通敌叛国?”
“太后息怒!”耶律得重连忙解释,“并非臣有意投降,实在是梁山军实力雄厚,又有火炮之利器,我军根本无法抵挡。若不投降,臣也是为了保全士兵的性命,才出此下策。”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太后,如今武清已失,析津府中粮草仅够支撑三日,再抵抗下去,恐怕会引发民变,到时候不仅皇室难保,城中百姓也会遭涂炭。臣恳请太后,早日与梁山军和谈,为辽国,为契丹,为先帝,保留一丝血脉。”
“三日?早就空了!如今便是哀家,也不过是每日一顿!”
“何至于此!”
“唉!”萧普贤女长叹一声,随之沉默,她看着耶律得重,又想起近日来城中的乱象,士兵逃亡、文官串联、百姓请愿,心中的最后一道防线终于崩塌。
她走到大殿之前,丢开仪态,依着殿门,滑坐在大殿门槛上,眼泪满眶,涕声道:“是啊,何至于此!堂堂大辽国,何至于此啊!”
良久,她望着外面的夕阳,长叹一声:“罢了,罢了!只要能保城中百姓无事,我愿与梁山军和谈。耶律得重,你即刻前往城外的梁山军大营,与姜齐商议和谈事宜,若是给了我大辽皇室体面,礼遇,便是降了,又能如何?”
“臣遵旨!”耶律得重心中大喜,连忙起身领命。
看着耶律得重离去的背影,萧普贤女的眼中落下两行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