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 第四百四十七章 既然有争议,那就再加一场考试吧!

第四百四十七章 既然有争议,那就再加一场考试吧!(2 / 2)

薛国观神色一肃,躬身领命。

此事关乎朝廷体面、重臣清誉以及科举制度的公信力,他不敢有丝毫怠慢。

随后薛国观便准备转身离去。

在走到暖阁门口时,他脚步微微一顿,回过头,目光深邃地看了洪承畴一眼。

那眼神复杂难明,有关切,有审视,似乎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许。

洪承畴也正望着他,心中充满了感激,但更多的却是巨大的疑惑。

他与薛国观同朝为官多年,但交往泛泛,甚至当年薛国观遭难之时,他也未曾施以援手。

因此按理说,薛国观完全没有理由如此不遗余力地帮助自己,甚至主动献上这等堪称救命良策的计谋。

这究竟是为什么?

直到薛国观的身影消失在殿外的风雪中,洪承畴依旧没能想明白这其中缘由。

与此同时,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也知趣地告退,前去安排明日考场的安保以及相关事宜。

转眼间,暖阁内便只剩下朱慈烺和心神不宁的洪承畴两人。

朱慈烺似乎想缓和一下紧张的气氛,他起身再次执起那把温润的钧窑茶壶,先是给自己的杯子续上热水,然后竟又走向洪承畴,准备为他斟茶。

“殿下!不可!”

洪承畴见状,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地从椅子上弹起,连连摆手,脸上写满了惶恐。

“臣臣何德何能,岂敢一再劳烦殿下。”

朱慈烺却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语气平和地说道:

“一杯茶而已,洪卿不必拘礼,坐下吧。”

说着,依旧执壶为洪承畴面前那杯早已凉透的茶续上了热水。

洪承畴心中苦笑,此刻他心乱如麻,忧惧交加,便是琼浆玉液摆在面前,也难以下咽,更何况是茶?

但太子亲自斟茶,这是天大的恩宠,他不能不喝。

只得颤颤巍巍地端起茶杯,象征性地抿了一小口,温热的茶汤滑过喉咙,他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

朱慈烺看着洪承畴这副失魂落魄、紧张万分的模样,不由得笑了笑,然后语气坚定地安慰道:

“你且放宽心,既然你是被冤枉的,那么本宫就一定会还你一个清白。”

洪承畴听到太子如此承诺,心中稍安。

然而,他或许没有完全领会朱慈烺话中的深意。

朱慈烺所说的“还你一个清白”,其决心远超洪承畴的想象。

在朱慈烺的战略布局中,洪承畴是未来内阁首辅的重要人选,是他推行新政、整顿朝纲所倚重的核心力量,绝不容许其在此等卑劣的谣言中折戟沉沙。

因此朱慈烺心中已然下定决断:

明日的复核考试,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即便吴、常二人的答卷真的不尽如人意,他也会动用一切必要的手段,确保最终的评审结果能够证明辽东学子的“平均水平”是合格的,从而彻底洗刷洪承畴的嫌疑。

为了大局,一些作弊手段在他看来是值得的,也是必要的。

这并非单纯的偏袒,而是一种基于政治考量的决断。

沉默了片刻,洪承畴终究还是没能忍住心中的巨大疑惑,他抬起头小心翼翼地问道:

“太子殿下,请恕臣冒昧,臣总感觉薛阁老此次对待臣的态度似乎格外不同,他为何如此尽力帮助臣下?”

这问题在他心中盘旋已久,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朱慈烺闻言,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却并未直接点破,只是含糊地说道:

“薛阁老乃国之柱石,识大体,顾大局,或许是他看重你的才干,认为你是可造之材吧。”

“日后你入了朝堂,需与薛阁老这等老成谋国之臣多多亲近,虚心请教,其中的道理,你日后自然会明白的。”

洪承畴听到这番云山雾罩的回答,依旧是一头雾水,但太子既不肯明说,他也不敢再追问,只得将疑惑埋在心里,躬身道:

“臣谨记殿下教诲。”

另一边,薛国观出了东宫便径直坐上轿子,在一队锦衣卫的护卫下冒着愈发密集的风雪来到了此刻风暴的中心——国子监。

国子监大门外,此刻仍聚集着数百名情绪激动的各地举子。

他们大多年轻气盛,听闻了“洪承畴舞弊”的流言,心中义愤填膺,认为此举玷污了科举的圣洁,纷纷聚集于此,要求朝廷给个说法。

国子监祭酒等人深知此事敏感,不敢轻易露面弹压,生怕激化矛盾导致局面失控,因此闭门不出。

不过这却使得学子们的情绪更加躁动不安。

当薛国观的轿舆在锦衣卫的簇拥下抵达时,嘈杂的人群顿时安静了不少。

学子们看着那位从轿中走出的老者,以及他身边那些腰挎绣春刀、目光锐利的锦衣卫,喧哗声渐渐平息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这位帝国文臣之首的身上。

薛国观站定,目光沉静地扫过黑压压的人群,清了清嗓子,朗声说道:

“诸位学子!静一静!老夫乃内阁首辅薛国观!”

“薛阁老!”

“是元辅大人!”

人群顿时响起一阵压抑不住的惊呼和骚动。

对于这些绝大多数出身寒微的举子而言,内阁首辅几乎是云端之上的人物,平日只能在传闻中听闻,如今竟亲眼得见,如何能不激动?

薛国观双手虚按,示意众人安静,继续洪声说道:

“老夫知道,尔等今日聚集于此,所为乃是听闻市井流传之谣言,心中有所疑虑,欲向朝廷讨个公道!此心可嘉,说明尔等心系科举之公正,乃读书人之本色!”

他先肯定了学子们的出发点,缓和了一下气氛,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起来:

“然而,尔等需知,道听途说,三人成虎!未经证实之流言,岂可轻信?”

“洪承畴洪大人乃朝廷重臣,镇守辽东,功在社稷!其为人如何,陛下与老夫等中枢大臣,自有公断!岂是些许宵小之辈几句污蔑之词所能撼动?”

薛国观的声音铿锵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听的学子们不敢多说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