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9章煌煌八万言
次日清晨,
李逸一行离开了柏谷坞,这里千余户曾经的庙奴,全都前来送行。
大家舍不得李逸离开,这短短的一段日子,大家前所未有的安稳幸福。
他们怕李逸一走,又跌回深渊。
许多村民哭天抢地,
如丧考妣般的沮丧。
张兵跟父亲告别,和兄弟姐妹们告别,虽然心有不舍,但却更向往走出这小村庄。
张兵父亲摸了摸儿子的剃掉头发的脑袋,“儿,去吧,好好听话。”
张兵的母亲则拉着儿子的手,不舍的落泪。
“哭啥,多少人羡慕大兵呢,这是跟着当朝宰相呢,你看安家费就给了五匹绢。
一年还给两石粮两匹绢,今年都年尾了,都还直接给了两石粮两匹绢呢。
咱娃出去跟着贵人,还能赚大钱咧。
大兵啊,你不知道多少人羡慕你,咱这柏坞谷千多户,司徒公可就选了你一个,
这些天,好些个人家,都来咱家想说亲嘞,咱家的门槛都踏破了。
你要不走之前,先定一个”
都知道张兵这孩子有出息,运气好,被司徒选中,不管是做随从还是啥,那都是在司徒身边做事。
因此好多人赶来说亲,甚至都不要什么娉礼这些,还有愿意倒贴的,亲事若定下了,那他们家也就跟司徒能扯上些关系嘞。
十岁的张兵,犹豫了一下,
然后目光望向了一旁等他的李恩泽,
李恩泽对他微微摇头。
“阿耶,阿娘,我随司徒公去洛阳,也不知道何时会回来,先不订了。”
“不订了?”张兵父亲小声对儿子道:“你个小崽子这次不知走什么狗屎运让司徒公点你随从,可你也没啥本事,万一到时被撵回来嘞
现在趁着这机会,赶紧订门亲,有好几家条件都很不错嘞,人家还愿意倒贴嘞。”
张兵摇头。
老张有些不满,“算了,去逑吧,好好干,一年两石粮两匹布的工钱嘞,要是在过去,给寺里放羊,也就一天混顿稀粥喝。”
张母则道,“这钱粮别乱,记得攒下来送回家来,娘给你们攒着,将来娶新妇。”
一家人有太多话要说,
等到车马动了,
李恩泽再次提醒张兵,他这才含泪告别父母,跟上了车队。
在车上,
李逸忍不住回头观望这个村子,
曾经的古战场,
后来几乎沦为地狱,
现在阳光刺破层层乌云,重新洒落,重新带给他们光明和温暖。
希望的种子已经种下,就是不知道能否成功破土发芽、茁壮成长。
放下车帘,
李逸开始翻看着手上的文字,
这些是李逸让手下的禁军、府兵还有家将们,这些天四处调查得出的报告。
柏谷坞调查,涉及方方面面。
田地、山林、村庄、人口、作坊,这里的过去和现在,
田地山林的归属,
百姓们的生活,还有这里的物产、集市、物价。
过去这里土地有多少是属于少林,有多少属于百姓,原来的租约,以及百姓生活状况,
连这里的借贷情况,利息等都调查了个遍。
甚至本地有多少耕牛,多少农具,养了多少羊,有多少人会工匠手艺,
几千人分组摸查登记,
把这里一万来亩田地,一千多户百姓的各种底细,都摸清登记,
现在这些都汇总到李逸这里。
大家不解司徒要查这些做啥,
可李逸在车上翻看着这些原始的第一手真实数据,却看的很仔细。
任何决策,都离不开真实准确的信息支持。
县衙也会有一些田地、人口等档案,但登封县的档案,肯定是不准确的,柏坞谷的这一千多户百姓,过去都没在官府户籍上。
而这里一亩田地多少钱,一亩山林多少钱,娶妻多少,纳妾多少,订婚多少,甚至是一头牛一头猪多少,
借贷利息多少,
这些肯定是得亲自调查才行的。
柏谷坞到洛阳,一百余里,
马车行驶的很缓慢,
路不好走,
一路很颠簸,
好在马车里有暖炉等,倒也不冷,李逸就在车上查看整理这些数据,把他们整理汇总,编写成一篇奏疏。
这篇奏疏就叫柏谷坞奏事。
一百多里地,走了六七天,李逸在路上也整理编写出了八万余字的柏谷坞奏事。
马车抵达洛阳城郊,
皇帝已经派了许洛仁来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