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的天气的确瞬息万变,还没等绵延数公里,翻涌卷积的黑色云团完全覆盖我们头顶的湛蓝色天空,呼啸的风就将恬静的草甸,重新塑造得“面目狰狞”,飞花乱叶,胡乱拍打着猎猎作响的衣物,帐篷,还有引雷设施。
和龙卷风这种和地面还有点直接接触的气象现象不同,远在高天之上的雷暴,不仅难以接近,真进去的话,怕也是都碎成渣渣了。所以“星光”在山顶架设了好几十根“避雷针”,以此来将雷暴的部分力量接引到地面上来。
然后通过解析不同位置降下来的雷霆所携带的“能量特征”大小,确定雷暴的核心区,也就是“雷晶”的大概位置,然后基金会就可以“大炮开兮轰它丫的”了。
破坏雷暴的构成后,无论是在天空还是大地上找那颗“雷晶”,都会简单很多——如果真的如计划那般顺利的话。
“检测结果出来了,可以确认是它。”054将无人机上的数据导入检测设备,结合卫星观测的数据,让我们知道,这次不是演习了。
“啊,看也大概看得出来。”
头盔的视野里,天几乎完全黑了下来,而云团密集闪烁的电光,又带来了另类的光亮。即使因为头盔隔音效果良好,听不见什么雷声,不过仅凭那些或粗壮,或夺目的雷蛇,就能想象云团里那令人心惊的声响。
“嚯,这么猛,这些杆子接得住嘛。”
一道粗壮的紫色雷龙,蜿蜒出若干分支,短暂地铺满了我的视野,短暂地将白日送还。这种盛大壮丽的“雷树”,之后却比比皆是,刚巧撞一块出现的时候,就如同一张巨大的雷网,还是五彩的。
“能顶一两下就行。”
“如果,我是说,如果,电量足够高的话,会不会,有那么一点可能......”
“放心,到那时候我们都跑不掉。”
我们这一行人都在距离山顶有个百米左右的临时营地附近,最近的避雷针距离棚子至少也有个六十米,如果雷光能大到那种程度,远那么几米的确没啥用。
“轰——”
云团边缘的第一道雷落在了山上,虽然声音隔着头盔没有多大,但那跟丢了个闪光弹一样的视觉效果,还是让我猝不及防间,身子一颤,往后一缩。
这时再往天上看,远远看着黑不溜秋的雷暴云,现在有着既壮观又瘆人的夸张色彩。雷霆连绵不绝,暂时让“闪电是短暂的”这个说法不再成立,甚至让我有些怀疑,是云团产生了雷电,还是雷电裹挟了云团。
“轰——”
“轰——”
有了第一道,之后整个山顶就跟很多人一起发誓,一帮道友一起渡天劫一样,一道接一道的“雷劫”,让我们脚下的土地都在微微颤动。还好这山不是什么富含铜矿,铁矿的矿山,不然感觉......
“不对劲,你们看引雷针附近的草。”
“应该都烧了...它们,在扭动?”
听频道里有人这么说,我也切换目镜的模式,放大倍率看向引雷针底下的草甸。淹没掉整根引雷针的雷霆落下后,不仅没能将周边的草给烧蚀成焦黑的残渣,反而像给它们打了兴奋剂一样,令其完全不符合风向地舞动,或者说,抽搐。
这雷怕是不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