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之前就了解到,系统空间里时间的流速和外面不一样,
白天的时候,空间里的时间流速是外面的10倍,
到了晚上,流速会更快,达到外面的50倍。
这样的时间流速,让蜜环菌的生长速度大大加快,没过多久,蜜环菌就长满了木材,菌床培育成功了。
当卫国再次进入系统空间,想看看蜜环菌的生长情况时,
却发现有福他们已经在蜜环菌菌床上栽种小天麻种子了。
他仔细一看,还发现有福他们把买来的天麻种子分成了两堆,
一堆是单个重量在50克以上的,另一堆是50克以下的,分开栽种。
有福看到卫国正仔细观察着分成两堆的天麻种,便主动走上前,解释道:
“老大,我们把天麻种子分开种,是有讲究的。
单个重50克以上的大种麻,生长需要更多的空间和营养,
所以要单独种在一起,而且株行距得适当放宽,比如株距控制在12到15厘米之间;
而50克以下的小种麻,生长所需的空间和营养相对较少,
可以种得稍密一些,株距控制在8到10厘米就行。
这样分开种,能避免种麻之间因为密度不合适而产生养分竞争,让每一株天麻都能有充足的生长空间。”
“更重要的是,这样做还能让蜜环菌——也就是天麻的共生菌,快速和每一颗种麻连接起来,
让天麻种子能及时从蜜环菌那里获取营养。
我们通常会以“种麻间不重叠、方便菌索延伸”
为标准来确定种植密度,这样才能保证天麻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有福耐心地给卫国科普着种植天麻的细节。
就在有福给卫国详细讲解如何种植天麻的时候,
旁边的20多个人也没有闲着,大家分工合作,动作麻利,
不知不觉间,就把这一亩地的天麻全部种完了。
卫国之前也了解过,在外面种植天麻,
通常要遵循“冬播春收”的规律。
冬季播种一般在11月至次年1月,也就是土壤封冻前或封冻初期。
这个时候温度低,天麻种和蜜环菌都处于半休眠状态,能减少种麻腐烂的风险,
等到来年春季温度回升后,天麻和蜜环菌就能同步生长。
而采收时间则在次年3月至4月,也就是天麻还没萌发新苗之前,
这个时候天麻的养分积累充足,品质较好,块茎也饱满,
是最主要的采收期,而且采收后也便于储存和加工。
可系统空间里的时间流速非常快,外面一天,
空间里可能就过去了十几天甚至几十天,所以天麻的生长周期也会大大缩短,不用等上大半年才能收获。
第二天上午,卫国还在供销社的小仓库里忙着投放物资,
这是他日常的工作之一,需要仔细核对物资的种类和数量,确保投放准确。
就在他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脑海里突然传来了有福的声音——是有福用意念和他沟通。
“老大,物资投放够没有?”
有福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急切,
“如果事情办完了,你赶紧过来看看,
咱们种的天麻已经成熟了,长得还特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