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张队长的叙述,卫国才知道,
农场原来的通信员调走了,大队长乔志荣的儿子乔刚想去,各方面的条件都符合要求,可不知道农场场长有什么想法,
这事就一直拖着,迟迟没下通知。
听完后,卫国就对张队长说:“这事好办。
我把大队长儿子的事办好,条件是他得把那两个丫头调到学校去。”
卫国说完,张队长上上下下打量了他一番,脸上写满了不可置信的神情。
不管张队长心里怎么想,卫国接着又说道:
“你抽空到大队长那里去一趟,把我的意思说给大队长听,顺便让大队长打听一下,现在农场场长最头疼的事是什么。”
“不用问大队长,我都知道农场场长最头疼的事。
上级部门给我们农场发了3万棵沙柳,要求马上种上,
可那地方没有水源,3万棵沙柳苗还在农场场部放着,农场场长都快把头发愁白了。”
张队长接过话茬说道。
卫国一听,笑着说:“真是太巧了,我这一次到西北来,就是帮西北军分区打井的。
我能帮他们打井,自然也能帮农场解决这个难题。
你把这意思说给大队长听,他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和张队长又聊了一会儿,卫国便来到小林住的窑洞里。给几个丫头弄了些吃的后,
他对小林说:“哥这几天要在农场里办点事,明天再来看你们。”
走出窑洞,卫国利用瞬移功能,瞬间就来到了李老板的纺织厂里。
刚好看到武准和李记先两人一起出来。
李记先从口袋里掏出来一张汇票递给卫国说:“这是刘厅长让我转交给你的汇票一共是84万。”
卫国接过汇票说道:“辛苦了,一路上没遇到什么冲突吧?”
李记先一脸傲娇的说道:“40辆崭新的军车,清一色的先进武器谁也不会来招惹我们,除非他是傻子。”
卫国笑笑就问:“什么时候再走?”
“我们国内这些棉纱非常紧缺,价格又高质量还没有我们的好,刘厅长让我们不要耽误时间赶紧往家拉。”
“那好,路上你俩要多操心,我这几天有其他事就不陪你们了。”
说完卫国就告别李记先和武准他俩,来到李老板办公室。
李老板看到卫国进来,站起来给他倒了一杯开水。
就在李老板给自己倒开水的时候,卫国从口袋里把两张汇票掏了出来递给李老板。
“这两张汇票是咱们拉出来300吨棉纱的货款。一共是126万你收好。”
李老板接过两张汇票。留下了一张42万的。把剩下那一张84万的递回给了卫国。
“皮棉款都是你垫支的,这84万的汇款单你就收着吧。”
卫国也没推辞,确实前期的投资都是自己出的,就把支票接过来放进自己的口袋里。
聊了一会儿生产上的情况卫国就问道:“皮棉还有多少?不多的话让他们给我们送。”
李老板就说道,“确实也不多了,顶多还能坚持三天。”
“好,我去看看。”说完卫国就离开了李老板的办公室。往码头的仓库走去。
再说张队长家,卫国刚离开,张队长就埋怨起他老婆:
“就你话多,这下好了,惹上麻烦了吧。
挖深水井的事,农场场长都办不了,他一个年轻人能办?
挖深水井不但费钱费力,还得请地质勘探员勘探,他哪有这本事?”
“这年轻人帮了我们这么大的忙,我就是想回报他一下,让他妹妹去教学,没想到会扯出这么多事。
不过话说回来,像自行车票、手表票这么难搞的东西,他都能弄来,说不定打井的事对他来说还真不是难事。
你和大队长关系这么铁,不如你去跟他说说,看看他有什么想法。”
张队长的老婆一口气说了这么多。
“也行,我现在就去找大队长。”张队长应道。
张队长走进里屋,在柜子
在当时的农村,竹叶青酒已经算得上是很不错的酒了。拿着酒,他便往大队长乔志荣家走去。
到了大队长家,乔志荣的老婆惠小青刚把饭菜端上桌。
看到老张带着一瓶酒来,她便嗔怪道:
“喝,喝,你们一天到晚就知道喝。
看看我们两家儿子的事,都快愁死人了,还有心思喝酒。”
老张摸了摸鼻子,笑着说道:
“老嫂子,别上火,船到桥头自然直,凡事总会有解决的办法。”
大队长乔志荣侧过脸看着老张,打趣道:“怎么?自行车票搞到了,到我这里来显摆了?”
乔志荣一脸疑惑,老张知道这事关乎乔志荣儿子的前途,
也不再卖关子,把如何认识卫国以及卫国给他们自行车票和手表票的前前后后,一五一十地跟乔志荣说了一遍。
最后,他又对乔志荣说:
“这个叫卫国的年轻人是个军需官,这段时间正在西北军区负责打深水井。他说,要是咱们农场真有需要,他可以帮我们打两眼深水井。”
乔志荣一听这话,立马两眼放光,心里暗喜:“儿子的事有着落了!”
他高兴地对老张说:“这么大的喜事,咱们可不能喝竹叶青了。”
说着,就朝在厨房里忙活的老婆喊道:“老惠,把那瓶汾酒拿出来。”
惠小青一听,立马不乐意了:“你们俩没事就喝闲酒,一瓶竹叶青就够了,还喝什么汾酒。”
“老婆子,别这么抠门。今天中午我和老张商量的可是大事,
等你知道了是什么事,别说是汾酒,就是那瓶茅台,你也会毫不犹豫地拿出来。”乔志荣笑着说。
“什么事这么高兴啊?”惠小青好奇地问。
“现在还不能说,等事成了再告诉你。”乔志荣卖了个关子。
“呸,两个老骗子,就知道骗酒喝。”
惠小青嘴上这么说,手上却老老实实地把那瓶汾酒拿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