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明的话语让控制室内的众人都感到十分困惑,他们面面相觑,似乎都在思考宫明所说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就在这时,一阵突如其来的语音通信请求铃声打破了室内的宁静。
宫明迅速走到操作台前,毫不犹豫地接通了通信。众人见状,意识到宫明可能有重要的事情要处理,于是纷纷将刚才的疑惑暂时搁置一旁,给宫明留出一个安静的空间。
通信接通后,李昭的声音从扬声器中传出:“乖徒弟,你们那边现在一切安全吗?”宫明听到老师的关心,脸上露出了微笑,回答道:“一切都很正常,老师您放心吧。而且我们刚刚正在进行负责人工作协调会议呢,已经开始安排后续各个领域的发展项目了。”
李昭听到宫明的回答,显然非常高兴,他接着说道:“好,那你们那边辛苦了。不过还是要注意安全哦,同时也要加快项目的落地速度啊。我们太空港这边的建设进展很顺利,预计5个月后就能建造完成。到时候,我们这边会有一部分精力需要转移到国际合作基地上,可能就没办法给你们太多支持了。”
宫明仔细聆听着对方的话语,略微思考了一下后回应道:“嗯,目前来看还算不错。不过,后续的资源和材料供应绝对不能中断哦,否则我们这边的项目极有可能会出现计划之外的变数呢。”
李昭在听到宫明的担忧后,立刻回答道:“这一点你尽管放心,只要你们将所需的材料上报给我们,我们这边肯定会提前准备妥当的,绝对不会出现供应不足的情况,所以完全不必担心。”
宫明听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说道:“那就好。”
紧接着,李昭又继续交代了一些其他相关的事宜,待所有事情都交代清楚之后,便挂断了语音通信。
此时,一直等待着宫明忙完的文燕,见他结束通话,赶忙开口说道:“小师弟,快给我讲讲关于光的事情吧。”
宫明有些无奈地看着周围的众人,解释道:“其实所谓的光,指的就是光子动力推进器啦。这种推进器非常厉害哦,可以让设备的速度达到光速呢!而且它所需的空间很小,产生的能量却相当巨大,所以我打算在未来的火星探索舰上使用这个技术。”
听着宫明如此自信地说出这番话,文燕等人都震惊得目瞪口呆,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这一刻凝固了。蓝隆光更是满脸狐疑,难以置信地问道:“真的可以搞出来吗?那可是只存在于理论中的光子推进器啊!如果我们真的能够成功制造出这样的东西,那未来还有谁能与我们抗衡呢?”
顾晓仪也随声附和道:“是啊,怪不得刚才王兴他们说,只要这个东西搞出来,就会变得无敌了。”她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兴奋和期待。
就在这时,汪继阳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插话道:“老四,如果光子推进器真的能够实现,那光子计算机是不是也有可能呢?”他的眼中闪烁着光芒,似乎对这个想法充满了希望。
宫明微微一笑,点头应道:“确实有这种可能性,但这一切都还需要等待太空城建造完成之后才能知晓。”他的话语中既包含了对未来的憧憬,也透露出一丝谨慎。
然后他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继续说道:“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光子推进器的核心材料是太空辐射光,而要获取这种材料,就必须建造一个光收集压缩器。然而,这个收集器的规模非常庞大,至少需要长达400米,如此巨大的设备显然无法放置在月球,因此只能考虑将其放置在太空城上。但这样一来,就很容易被其他别有用心的人发现。”
说到这里,他略微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思考如何更好地解释这个问题,然后接着说道:“不过,如果我们把这个光收集压缩器放置在太空城,并将其作为太空城的一个固定翼,那么情况就会完全不同。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被他人发现,还能充分利用太空城的空间和资源,可谓一举两得。”
听完宫明的这番解释,众人终于恍然大悟。就在这时,王兴突然转头看向于童,面带严肃地说道:“听到了吧,于童?太空城的建设必须加快速度啊!我可是迫不及待地想要使用光子推进器来装备探索舰呢!要是因为你的计划拖延而耽误了整个团队的进度,到时候可别怪我们不客气,一定会狠狠地揍你一顿!”
面对王兴的催促,于童感到有些无奈,他苦笑着回应道:“我知道啦,我也希望能够尽快完成太空城的建设啊!等下次回到月球基地,我立刻就召开会议,商讨加快进度的方案,这样总行了吧?而且,我也希望太空城能够早日实现双能源供应,这对我们的探索任务来说可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请不要一直催促我啦!”
听着两人如此这般地交谈着,宫明的目光再次扫过众人,然后缓缓开口说道:“实际上,当光子收集器最终完成时,我们将获得一项极为关键的能力——能够将太空中的光粒子收集并压缩成实体。这一能力对于后续的每一个领域都将产生巨大的助力。因此,在现阶段,各位都需要付出一些努力和辛劳。不过,请大家放心,一旦这个光子收集器研制成功,我们将会迎来一次科学技术的巨大飞跃。到那时,你们各自负责的项目所涉及的方案和可能性都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众人聆听着宫明的话语,纷纷点头表示认同。接着,他们继续就各个项目中可能涉及的团队协作问题展开了简要的交流。在确定了协作模式下如何明确主次关系之后,每个人都开始忙碌于自己手头的工作。
时间在众人的忙碌中如白驹过隙般迅速流逝,不知不觉间,20多个小时的飞行已经结束。蓝鲸舰稳稳地停靠在月球基地上专门设置的停泊位上。
就在停泊通道与蓝鲸舰成功对接的瞬间,宫明和其他工作人员们都迫不及待地开始行动起来。他们匆忙地走下舰艇,各自奔赴所属领域的项目会议室,准备召开紧急会议。
这些人与宫明一同经历过蛟龙号的建造、月球基地的建设以及蓝鲸舰的打造,总共200多人。然而,这一次他们又迎来了一次人员调整,被分成了三个小组,分别负责不同领域的项目前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