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第一次报到,苏香去了,后面大花他们三个都是自己来回的。
大花她们还是挺恋家的,要是可以,他们放假都会回来。
就跟约好一样,大花后面也没有去兼职了。
一家人,除了在部队的大虎,还得能聚一起的。
时间流转,等到小花毕业后,这场积压的风暴也降临了。
不过,这些跟小花他们无关。
三虎因为工作的原因,连家也没回,就直接失去了联系。
苏香知道三虎的工作性质,对此倒是没有太多的抵触。
小花倒是没有直接去报到,而是回了趟家里
小花被实习的军区医院录取了,给了她一个假期,让她调整一番回来上班。
在外几年,从来没有工作落定后这样的喜悦。
小花在家里待了一周的样子,然后就去往了工作。
倒是大花,是最让苏香惊讶的。她主动放弃了留在省城的机会,回到了市里。
早在风暴到来前,她就已经是一名高中老师了。
现在在市里,她原本的高中母校任语文老师。
虽说也只有放长假才回乡下,但是实际上也比二虎多了不少假期。
工资少一点,但是也不脏不累。
反正大花自己挺满意的,她跟二虎他们一样。
拿到的工资,除了留一两块钱零花钱,其他的都上交给了苏香,苏香也都好好给她存着。
当然,上交工资的不单单大花就是了。
就连一毕业就消失的三虎,也是偶尔汇来几个月的工资。
可以说,大虎他们就像说好了,一个个都上交了工资,然后一个劲的劝苏香不要那么拼命赚工分了。
苏香对此也是点点头的,但是该做的还是在做。
当然,现在的她确实也只有农忙那会儿很拼了,其他时候都是正常水准的。
现在大队已经有了年轻力量,倒是不像以前那会儿,除了苏香,很少能找到顶力的。
这几年来,倒是风平浪静,也没出什么大事儿。
但是风暴来的并不突然。
在小花他们大二那会儿就有了苗头,高考取消招考,隔年就公布了推荐式大学。
直到小花他们毕业工作风暴到来,苏香也全然没有什么意外。
只能说,这都在预料之中。
看着社会乱象,苏香有些痛心。
这个世界,不知道又有多少有能力的人在这场浩劫中丧生。
不过,这注定是没办法阻止的。
苏香自己也无能为力。
只能说在自己身边的能救就救了。
大队这一次又要下来知青了。
原本的知青没有一个离开,现在又有新的知青要到。
在大队其他人的眼里,知青真的不吃香。
就算是现在,他们也没有那么喜欢知青到大队来。
自从高考取消,大队一些人对于读书的态度都变了不少。
虽说没有阻止家里的孩子上学,但是对于上学的态度变成了可有可无。
之所以还没有发作,也不过是抱着一丝期待,到时候高考恢复而已。
要是不恢复,注定了大队这些女孩将很难有机会去读初中或是高中的。
对于,这几年还发生了改制,初中和高中都变成了三年。
现在读书得多花两年的时间,不少人是不乐意。
多花了时间,就代表要多花钱。
这对将钱财看得很重要的人来说,这无疑是让他们心痛的。
“满仓啊!大队的知青够多了,有什么办法不要这么多知青吗?”
“就是啊!知青干活不给力,大队还得贴粮食给他们,真的不划算!”
“满仓你得向上面反应反应啊!我们大队已经有八个知青了!”
“就是,就是,再多安排一些,总不能我们还得再修一个知青点吧!”
……
……
一听说要到新知青,一伙人就围住了张满仓。
张满仓哪能不知道啊!他心里也苦啊!
上面分下来的人,是他能拒绝的吗?
“乡亲们,不管如何,我呢?肯定也是跟大家一个心思的,但是有些事情不是拒绝就不会来的。
我们呢?先有个心理准备,等我去公社那边看看情况,反正能不带知青回来就不带!”
张满仓自己也很不想要知青来大队,但是也明白有些事情拒绝不得。
这几年他们大队风平浪静没有知青进来,那都是因为之前表现好,其他大队都有知青的空缺,他们大队已经八个了。
现在随着差距拉近,他们大队很显然很难幸免有新知青到来。
只是现在社会风气浮躁,这会儿到知青,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儿。
好在他们大队对于知青其实不算友好。
山路太多,一般知青也没那么大胆子,敢一个人跑出去告状。
这对比起一些被知青拿捏到了,然后鸡飞狗跳的大队好上不少。
他们大队倒是不担心知青找事儿,但是也不希望那么多知青到大队来。
多一个知青,就要多分出去一些粮食。
有这分给知青的粮食,他们自己也都能多吃一点。
知青到大队来,也是分他们的口粮,这放谁身上都不可能高兴。
本身知青能干的就少,最关键的还是,在有办法的情况下,他们没办法看着知青饿死。
听到大队的人抱怨知青的不好,知青点的知青们脸上也不好看。
但是,说的也是事实,他们辩驳都无力。
他们干活确实不太行,饶是现在在大队待了几年了,干活还是一般般的。
知青里面就当老师的刘素梅和曾慧玲日子好过。
她们两个除了农忙时候,其他基本上都不需要下地里干活。
对比起来这绝对就是万幸了的。
他们两个因为老师的工作,隐隐有被知青排挤的嫌疑。
不过两人也不在意这个,比起继续跟之前一样下地里干活,她们两个现在日子好过不少。
总不能因为被排挤,她们就放弃老师的工作,然后去下地干活吧!
两人都不傻,也不可能这样做。
因为工作的事情闹出的小矛盾,两人也就没有多说什么。
毕竟回城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有这个工作,他们日子才好过一些。
曾慧玲这些年一直给家里写信,每次家里都是让她等一等。
有机会一定会弄她回城的。
她就等啊!等啊!
现在心里的失望都大于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