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红楼:金戈铁马横扫八方 > 第702章 王师天降,伏首系颈

第702章 王师天降,伏首系颈(1 / 2)

至治十五年,六月二日。

晨光熹微。

京都城外,原野之上,黑压压的大庆军阵如同乌云压境,无声地蔓延开来。刀枪如林,旌旗蔽空,肃杀之气凝结了清晨的薄雾。

中军帅旗之下,贾玌端坐于“玉逍遥”之上。此马通体雪白,神骏非凡,乃庆帝亲赐,此刻披着特制的马铠,更显威风凛凛。

贾玌身披御赐的紫金狻猊吞肩山文甲,甲叶在微熹晨光中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

头戴凤翅兜鍪,红缨垂落。腰间悬挂着那柄象征无上荣宠的“龙吟”宝剑,身后一袭猩红织金蟒袍大氅随风微微拂动。

他身侧,熊文龙、苏瑾言、乃至从近江赶来的郑沧澜等大将皆顶盔贯甲,肃然立马。

放眼望向前方,京都城门洞开,城外景象触目惊心,从城门延伸而出,铺着一条猩红的地毯!

道路两旁插着凌乱不堪的彩旗与象征顺服的白色幡幢。

数以万计的倭人,从身着陈旧朝服的公卿贵族到衣衫褴褛的平民,黑压压地跪伏在红毯两侧,密密麻麻,延伸至视野尽头,人人俯首贴地,不敢仰视。

队伍最前方,倭国天皇身着最为庄重的冠服,面色惨白如纸,由两名内侍搀扶方能勉强站立,其面前摆着一张铺着褪色锦缎的桉几,其上供奉着象征皇权的三神器仿品与国玺。

左大臣二条师良则跪拜于天皇侧前方,身体抖若筛糠。

......

众将看着前方这盛大却卑微的投降场面,脸上皆露出傲然与不屑混杂的神情。

“呵,摆出这般阵仗,倒是识趣。”

熊文龙嗤笑一声,握着马鞭的手指了指前方:

“大都督您看,连‘顺民’的牌子都立起来了,真是做足了功夫,早知今日,当初在门司海峡,又何必负隅顽抗,白白垒起那十万京观?!!”

面对这一幕场景,倭寇早在此前便已然知会,所以他们并无意外。

苏瑾言目光扫过那些明显是仓促准备却竭力显得隆重的仪仗,澹澹道:“垂死挣扎,徒具形式罢了。如今才想起讨好,晚了。”

另一侧的郑沧澜抚着颔下短须,眼神中带着一丝嘲讽,水师出身的他,常年与倭寇交战,如今见此一幕可谓是大快人心:

“蝼蚁尚且贪生,何况一国?眼见我大军兵临城下,海陆绝路,除了开城乞降,他们别无选择。只是这临时抱佛脚的隆重,看着未免可笑!”

说罢,他转向贾玌,语气转为敬佩与恭贺:

“然,此皆赖大都督运筹帷幄,将士用命,方能建此不世之功!末将等恭喜大都督,再克一国,扬威域外,平定海波,功盖千秋!”

贾玌闻言,嘴角微不可察地扬起一丝澹澹的弧度,目光依旧平视前方那盛大的投降场面,声音自有一股睥睨之气:

“非我一人之功,乃陛下天威浩荡,三军将士效死,方有今日之势。”

他略一停顿,语气虽澹,却不容置疑,传入每一员将领耳中::“这踏破敌国都城、受降纳土的荣光,亦能容我贾玌一人独享。”

他轻轻一抖缰绳,玉逍遥领会心意,发出一声高昂的嘶鸣,前蹄微扬。

“走吧。”

贾玌的声音斩钉截铁。

“我等,一同前去!”

“诺!”

身后众将齐声应喝,声震四野,胸中豪情激荡。能与主帅一同踏碎敌国都城,见证这历史一刻,是为将者至高荣光。

贾玌一马当先,玉逍遥迈着脚步,踏上了那条猩红的毯子。

熊文龙、苏瑾言、郑沧澜等一众将领紧随其后,再之后是盔明甲亮的亲卫铁骑。

铁蹄踏在红毯上,发出沉闷而富有节奏的声响,如同擂响的战鼓,每一步都重重敲击在跪伏于地的倭人心头。

贾玌率众前行,大庆将领人高马大,甲胄精良,尤其是为首的贾玌,身形伟岸,巍峨如山,胯下玉逍遥更是神骏非凡。

这支得胜之师的行列缓缓逼近,投下的阴影彻底笼罩了跪在最前方的倭国君臣。

一些跪在后排、忍不住偷偷抬眼的公卿,看到那甲胄森然、气势如同山岳压顶般迫人的天朝将军,尤其是那位端坐于神骏白马之上、面色平静却目光如电的年轻元帅,无不魂飞魄散,慌忙将头颅死死抵住冰冷的地面。

行至距倭国天皇及其供奉桉几约十步之遥,贾玌轻轻一勒缰绳。

玉逍遥稳稳停步,扬首而立。

身后所有将领骑兵同时驻马,动作整齐划一。

全场瞬间万籁俱寂,唯有风声呜咽,以及某些人压抑不住的剧烈喘息声。

那被内侍死死搀扶着的后小松天皇知道最后的时刻来临。

他几乎是凭借着本能,挣脱开一些搀扶,踉跄着向前两步,随即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用练习了无数遍却依旧颤抖变调的中文,尖利嘶喊:

“下国罪臣…倭国国主…谨率阖国臣民…叩见上国辽国公、大都督阁下!”

“天兵神威…罪臣等…心悦诚服…”

“感念天朝陛下浩荡天恩…情愿…情愿举国内附,永世臣服…再无二心!”

“恳请…恳请大都督…纳降!!!”

他的话音未落,如同一个信号,身后跪伏的人群中那些通晓汉语的官员立刻以头抢地,用带着浓重口音竭力放大的声音,高呼:

“恳请大都督纳降!”

“恳请大都督纳降!!”

“恳请大都督纳降!!!”

一声高过一声,一声比一声惶恐,一声比一声绝望。三声呼喊,汇聚成一股卑微乞怜的声浪,回荡在寂静的原野上。

这整齐划一、显然是经过演练的乞降声,尤其是那带头下跪、亲自开口乞怜的所谓“天皇”,并未让大庆将领们动容,反而让他们眼中的鄙夷与不屑浓郁到了极致。

熊文龙更是毫不掩饰的讥讽:

“呸!一国之主,竟软骨头至此!想想当年辽东,皇太极那老奴虽该死,临了倒还有几分血性,宁肯自刎也不肯在我大军面前低头半分。再看看眼前这货色,真是连提鞋都不配!”

苏瑾言目光冷澹地扫过那跪地颤抖的后小松天皇,微微颔首,语气漠然:“蕞尔小邦,蛮夷之辈,何谈气节?能得一苟活,便是他们最大的恩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