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天眼鉴宝:我的传奇鉴宝人生 > 古物为引:百年文脉的守护者(一O一)

古物为引:百年文脉的守护者(一O一)(2 / 2)

“只要我们守住底线,就不怕任何风浪。”陈轩喝了口水,又想起考古现场的陶俑,“对了,明天你跟我去趟泾阳,看看考古队的进展,顺便把联盟的文物保护预案完善一下,以后遇到这类情况,我们也能更快地参与进来。”

林凯点点头:“好,我今晚就整理预案。对了,张教授刚才给你发了消息,说他们在墓道里又发现了几块陶片,彩绘保存得比之前更好,让你有空去看看。”

陈轩拿出手机,看到张教授发来的照片——照片里的陶片上,不仅有红彩,还残留着一小块绿色的釉彩,色彩鲜艳,像是刚施上去没多久。他忍不住笑了笑,对林凯说:“看来明天又有新发现了,走,先去吃点东西,明天一早出发去泾阳。”

夜色渐浓,办公楼外的路灯亮了起来。陈轩走出办公楼,抬头看向夜空——星光闪烁,像是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先民,正透过那些带着彩绘的陶俑,注视着这片他们曾经生活过的土地。而他知道,自己和所有守护文物的人,都在为了让这些历史的微光不被淹没,而一直努力着。

第1096章墓道暗藏的青铜印记

第二天清晨六点,陈轩的越野车就驶离了市区。林凯坐在副驾上,手里捧着刚打印好的文物保护预案,指尖在纸页上划过:“陈哥,预案里加了联盟专家支援机制,以后考古现场需要鉴宝技术支持,我们能在两小时内派人到岗。”

陈轩点头,目光扫过窗外掠过的农田:“泾阳这处汉墓不一般,列侯级的墓葬里,说不定还藏着能佐证历史的文物,联盟能提前介入是好事。对了,老郑那边有消息吗?”

“凌晨给我发了条消息,说查到境外服务器关联的账号,之前在黑市上倒卖过仿制汉俑,估计是怕联盟规范市场断了他的财路,才故意举报。”林凯把手机递过去,“他已经把线索交给海关缉私了,应该能顺藤摸瓜查到背后的团伙。”

说话间,越野车已经拐进熟悉的工地围挡。和昨天不同,现场多了两顶蓝色的考古帐篷,临时保护棚也扩大了一倍,几位队员正蹲在棚下,用镊子小心翼翼地拼接陶片。张教授看到他们来,立刻放下手里的工作迎上来,脸上难掩兴奋:“你们来得正好,墓道里有新发现!”

陈轩跟着张教授往墓坑走去,刚靠近就注意到,墓道入口处的土层被清理出一片规整的区域,青灰色的汉砖整齐排列,砖缝里还残留着些许白色的膏泥。“昨天清理到墓道中段时,发现砖墙上有个凹陷,”张教授指着一处被红布盖住的地方,“你看看就知道了。”

陈轩戴上白手套,轻轻掀开红布——砖墙的凹陷处,嵌着一块巴掌大的青铜饰件。饰件表面布满铜绿,却能清晰看到上面的纹路:左侧是一只展翅的朱雀,右侧是缠绕的云纹,中间刻着一个模糊的篆字。他掏出放大镜凑近,指尖轻轻拂过铜绿覆盖的纹路:“是汉代常见的四神纹,但这个篆字……像是‘卫’字?”

张教授立刻递来一把软毛刷:“我也觉得像,你再清理下周边的铜绿,看看能不能更清楚些。”

陈轩接过毛刷,小心翼翼地刷去饰件边缘的铜绿。随着浮锈脱落,篆字的轮廓渐渐清晰——上部是“韦”,下部是“阝”,确实是“卫”字。“卫姓在汉代列侯里不算常见,”他抬头看向张教授,“会不会是汉武帝时期的卫氏家族?”

“可能性很大!”张教授眼睛一亮,“你还记得去年在咸阳发掘的卫将军墓吗?里面出土的青铜鼎上,也有类似的‘卫’字篆印。如果这座墓的墓主人是卫氏族人,那对研究西汉中期的贵族墓葬制度太重要了。”

林凯在一旁听得认真,忍不住问道:“卫氏家族?是不是卫青那个家族?”

“没错,”陈轩点头,“卫青死后被追封为长平侯,他的子孙后代也多有封侯者。泾阳离咸阳不远,要是卫氏分支的墓葬,倒也合情合理。不过还得有更多证据才行,比如墓志铭或者印章之类的文物。”

就在这时,负责清理墓道深处的队员突然喊了一声:“张老师!陈老师!这里的砖墙好像是空的!”

众人立刻围过去,只见墓道尽头的砖墙中部,有一块汉砖明显比其他砖块松动。队员用小锤轻轻敲击,砖后传来“空空”的回响。张教授蹲下身,仔细观察砖缝:“这砖是后补的,说不定里面藏着东西。”

陈轩让队员拿来撬棍,小心翼翼地插入砖缝。随着“咔嗒”一声轻响,松动的汉砖被撬了下来——砖后是一个半尺见方的暗格,暗格里铺着一层暗红色的丝绸,丝绸上放着一个巴掌大的青铜盒。

“小心点拿出来,别碰坏丝绸。”陈轩叮嘱道。队员戴上手套,轻轻将青铜盒取出,放在铺着软布的工作台上。青铜盒表面刻着细密的云纹,盒盖与盒身之间用铜销固定,铜销上还缠着一圈早已腐朽的麻绳。

张教授拿来放大镜,仔细检查铜盒的缝隙:“没有被盗过的痕迹,里面的东西应该还在。陈轩,你经验丰富,你来开盒?”

陈轩点点头,从勘察包里取出一套微型工具,先小心挑断腐朽的麻绳,再用细针慢慢拨开铜销。铜销取出的瞬间,他轻轻掀开盒盖——盒内铺着一层黄色的绒布,绒布上放着一枚方形的青铜印,印钮是一只蜷缩的龟。

“龟钮印!”张教授忍不住惊呼,“汉代列侯的印章多用龟钮,这肯定是墓主人的私印!”

陈轩屏住呼吸,用镊子轻轻夹起青铜印,翻转过来——印面刻着清晰的篆字,虽然有些磨损,却能一眼认出:“卫不害”三个字。“卫不害……”他沉吟片刻,“我好像在《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里见过这个名字,是卫青的曾孙,后来继承了长平侯的爵位。”

“真的是卫氏族人!”张教授激动地拍了下手,“这下墓主人的身份基本确定了!卫不害在汉宣帝时期被封侯,这座墓的年代刚好能对上之前判断的西汉中期。”

林凯凑过来,看着青铜印上的篆字:“有了这枚印章,就能确定墓主人身份,接下来的发掘是不是更有方向了?”

“当然,”陈轩把青铜印放回盒内,“知道了墓主人身份,我们就能结合史料,推测墓室里可能存在的文物种类,比如随葬的兵器、礼器,还有记载生平的墓志铭。不过现在最重要的,是保护好这枚印章,铜器在地下埋了两千多年,接触空气后很容易氧化。”

张教授立刻让人拿来文物保护箱,里面铺着防氧化的绒布:“我已经联系了省博的文物修复专家,他们中午就能到,到时候会把印章和青铜饰件带回实验室做脱盐防锈处理。”

众人继续清理墓道,随着暗格被发现,更多细节渐渐浮现——墓道两侧的砖墙下部,每隔一米就有一个小小的凹槽,凹槽里残留着木质腐朽的痕迹。“这些凹槽应该是用来固定木柱的,”陈轩摸着凹槽边缘,“汉代高等级墓葬的墓道里,常会搭建木构廊道,可惜木头早就烂光了。”

临近中午时,省博的文物修复车到了。专家们小心翼翼地将青铜印和青铜饰件装进保护箱,又对现场的陶片做了初步的颜料检测。“陶俑上的红彩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绿彩是硫酸铜,”一位戴眼镜的专家对陈轩说,“这种颜料层很脆弱,出土时必须立刻用保护剂加固,否则不到半天就会脱落。”

陈轩点头:“下午我让联盟的技术部送一批恒温恒湿箱过来,先把清理出来的陶片存放在里面,等你们制定好保护方案再处理。”

送走文物修复专家,张教授邀请陈轩和林凯去临时帐篷里吃午饭。帐篷里摆着一张折叠桌,桌上放着几盒盒饭,还有一壶刚泡好的热茶。“现在墓主人身份确定了,接下来就要清理墓室了,”张教授扒了口饭,“不过墓室顶部的封土很薄,怕下雨会塌,我们得尽快搭建防雨棚。”

“我让联盟的工程队下午过来帮忙,”陈轩放下筷子,“他们有搭建临时建筑的经验,保证不影响考古现场。对了,墓门的位置找到了吗?”

“还没,”张教授摇摇头,“墓道尽头的砖墙后面应该就是前室,但我们用洛阳铲探了好几次,都没找到墓门的痕迹,估计是用夯土封死了,得慢慢清理。”

饭后,陈轩和林凯去查看陶片整理情况。临时保护棚下,队员们已经将陶片按出土位置编号,其中几块较大的陶片,能隐约看出是陶俑的躯干和手臂。“陈老师,你看这块,”一位队员递来一块陶片,“上面有黑色的线条,像是衣服上的花纹。”

陈轩接过陶片,用放大镜仔细看——黑色线条是用墨绘制的,虽然大部分已经褪色,却能看出是交错的菱形纹。“汉代贵族穿的深衣常绣这种纹样,”他笑着说,“看来这尊陶俑应该是侍从俑,穿着当时的贵族服饰。”

林凯拿起另一块带着绿彩的陶片:“要是能把这些陶片都拼起来,就能看到完整的陶俑了吧?”

“很难,”张教授走过来,摇了摇头,“陶俑在地下碎裂成了几百块,很多小碎片还埋在土里没找到,要完整复原,至少得等整个俑群清理出来才行。不过能有这么多带彩绘的陶片,已经是重大发现了。”

就在这时,陈轩的手机响了,是老郑打来的。他接起电话,老郑的声音带着几分兴奋:“陈轩,查到了!境外服务器背后的团伙,在河南有个窝点,专门仿制汉代陶俑卖给海外买家,我们已经联系当地警方,准备今天下午行动!”

“太好了!”陈轩心里一松,“一定要把他们一网打尽,别让仿制文物流出境。”

挂了电话,他把消息告诉张教授和林凯,两人都忍不住点头:“这些文物贩子最可恶,把假文物当真的卖,不仅骗钱,还破坏文物市场的秩序。”

下午两点,联盟的工程队准时到达现场,开始搭建防雨棚。陈轩和张教授则继续在墓道里查看,希望能找到更多关于墓主人的线索。走到墓道中段时,陈轩突然注意到砖墙的角落,有一块砖上沾着些许暗红色的痕迹。

他蹲下身,用棉签轻轻蘸取一点痕迹,放在鼻尖闻了闻——没有异味。“张教授,你看这个,”他递过棉签,“会不会是血迹?”

张教授接过棉签,又用手电筒照了照砖面:“不像新鲜血迹,倒像是朱砂混合着某种颜料。汉代人常常用朱砂涂在墓道里,寓意镇墓辟邪,可能是涂的时候不小心蹭到砖上的。”

陈轩站起身,目光扫过整条墓道:“不管是青铜饰件还是龟钮印,都说明这座墓的规格很高,接下来清理墓室时,一定要格外小心,说不定还能发现更有价值的文物。”

夕阳西下时,防雨棚已经搭建完成,覆盖了整个墓坑和墓道。队员们开始收拾工具,准备明天正式清理墓室。陈轩和林凯站在防雨棚外,看着夕阳下的考古现场,心里都充满了期待。

“明天就能进墓室了,”林凯感慨道,“不知道里面会有什么文物。”

陈轩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考古就是这样,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有什么发现。不过不管发现什么,我们的任务都是保护好它们,让这些历史文物能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两人转身走向越野车时,张教授突然追了上来,手里拿着一张照片:“陈轩,这是刚才在实验室初步清理的青铜印照片,你看印钮底部,好像有细微的刻痕。”

陈轩接过照片,放大后仔细看——龟钮的底部,确实有几处细小的刻痕,像是某种符号。“明天让修复专家仔细清理下,”他抬头对张教授说,“说不定这刻痕也是一条重要的线索。”

越野车驶离工地时,夜幕已经降临。林凯看着窗外的夜色,忽然说道:“陈哥,我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你这么执着于文物保护了。这些文物不只是老物件,更是历史的见证。”

陈轩点头,目光坚定:“所以我们更要守住初心,不管是联盟的工作,还是考古现场的支援,都是为了守护这些见证。明天,又会是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