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现在开始上消防课!”陈梦瑶站在培训大楼一楼的大厅正中央,声音干脆利落,像哨子一样清亮,瞬间穿透了原本嗡嗡作响的嘈杂。话音一落,刚才还在交头接耳、低头看手机的学员们立马收声,齐刷刷地抬起头,目光全集中在她身上。
她没多废话,抬手直接指向楼梯口:“三楼有好几个教室,别挤,一个接一个上去,按顺序找座位坐好。今天你进哪个班,以后就固定在这儿上课,别下次跑错教室,搞得跟串门似的。”她语气严肃却不失亲和,眼神扫过每一个人,“这课不是走过场,考试有标准——周六周日理论考试,至少得考到90分以上才算过关;实操部分更严格,每一项动作、每一个流程都必须百分百掌握,所有老师点头认可,才算真正学会。”
她顿了顿,语气忽然沉了下来:“最后发的那张证书,叫‘消防知识专业证书’,不是随便签个到就能拿的。我再说一遍,消防知识是救命的本事,关键时刻能救自己,也能救别人。如果你只是来凑热闹、混时间,现在就可以走人,我不拦着,报名费原路退回。但一旦留下,就必须认真学,不能敷衍。”
大厅里一片安静,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几秒后,所有学员齐声回应,声音整齐又响亮:“明白了!我们会认真学习的!”那股劲头,像是被点燃了什么,从懒散变成了专注,从随意转变成了决心。接着大家开始往楼上走。
“我们也上去吧!”刘志鹏队长拍了下手,语气干脆利落。他一马当先带头往楼上走,赵国庆、孙立军和陈勇紧随其后,几人穿着统一的消防训练服,肩章在灯光下微微反光,显得格外精神。
陈梦瑶和欧阳寒对视一眼,也跟着上了楼。欧阳寒边走边低声说:“你说他们能听进去多少?毕竟很多人平时连灭火器都没碰过。”
“只要认真讲,总会有人记住关键点。”陈梦瑶笑了笑,“万一哪天真用上了呢?”
三楼走廊宽敞明亮,几个教室门都敞开着,桌椅整齐排列,投影仪已经摆放整齐就等老师们过来开机。学员们陆陆续续进入各自教室,有的三五成群低声聊天,有的拿出手机拍照记录座位号,还有的直接从包里掏出了笔记本和笔,一副认真学习的架势。
老师们也到了。每人手里抱着一叠厚厚的资料,封面印着“消防安全基础知识手册”几个大字。他们走进不同的教室,把资料一份份发到学员手中。
“来来来,先别翻,听我说两句。”301教室里,赵国庆站在讲台前,嗓门洪亮,“这本小册子是我们专门编的,内容不难,但都是实用的东西。今天你们学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是关键时刻能救命的!”
底下有人点头,有人笑了下,气氛渐渐安静下来。
“先问一句,家里谁用煤气灶?”赵国庆环视一圈。大部分人都举了手。“那有没有检查过自家的煤气管是不是老化了?阀门关没关紧?”他顿了顿,“很多人觉得没事,可事故往往就出在这‘觉得没事’上。”
他拿起一张图贴在黑板上,是一间厨房的剖面图。“看这里——橡胶软管用了五年以上,表面开裂,接头松动,这种情况下一旦漏气,一点火星就能炸。”他说着,又换了一张图,“还有这个,插座上插了五个插头,电视、电暖器、电水壶全堆一块儿,线路超负荷,温度升高,绝缘层熔化,啪!短路起火。”
学员中有人倒吸一口冷气。“我家就这么干的……”一个年轻女孩小声嘀咕。
“那你今天来对了。”赵国庆笑着点点头,“接下来教你们怎么防。”接着她打开了投影仪,把u盘插进去,开始按照自己做的PPT讲起来。
另一边,302教室由孙立军主讲。他性格沉稳,说话节奏慢但条理清晰。“火灾分几种类型,今天我们重点讲家庭和户外常见的A类(固体)、B类(液体)、C类(气体)和E类(带电设备)火灾。”他说着,在白板上写下分类,“比如油锅起火是B类,电器着火是E类,处理方式完全不同,搞错了反而更危险。”
他拿起一个小型灭火器模型展示:“看到这个压力表没?指针在绿色区才是正常的。使用时记住四个字:提、拔、握、压——提起灭火器,拔掉保险销,握住喷管,压下把手,对准火焰根部扫射。”
底下有人举手:“要是火太大了怎么办?”
“问得好。”孙立军点头,“第一反应不是冲上去灭,而是判断能不能控制。如果火势已经封住门口,烟雾浓重,立刻撤离!关门阻隔烟火,湿毛巾堵门缝,打火警电话119,等待救援。记住,命比财产重要。而且如果是在高楼住,千万不能坐电梯下楼。”
303教室里,陈勇正在演示模拟场景。“假设你现在在家,突然闻到一股煤气味,怎么办?”他问。
“开窗通风!”有人抢答。
“关阀门!”另一个声音补充。
“不能开灯!也不能打手机!”第三个声音喊出来。
陈勇竖起大拇指:“全对!尤其是最后一点,很多人不知道,开关电器产生的电火花可能引发爆炸。正确做法是:迅速打开门窗,关闭总阀,撤离现场,到室外打电话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