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尘把苏巧叫走了……”
水月山庄后山,僻静山谷深处。
暮霭沉沉,山谷中的光线愈发昏暗。苏巧跟着轻尘来到她平日练剑的空地,心中有些疑惑。轻尘平日都是诸事不管,埋头苦练,今日却说是练剑时心神不宁,想找人说说话。
“轻尘,你方才说心神不宁,可是遇到了什么难处?”苏巧关切地问道。
轻尘站在空地中央,背对着苏巧,身影在暮色中显得有些单薄。
“苏长老……”轻尘对苏巧,还保持着当年在离火宗的称呼。她缓缓转过身,脸上不再是平日的清冷孤高,而是带着一种罕见的脆弱和困惑,“我……我今日练剑,总是难以静心。剑意凝滞,心神不宁……好像,好像有人在暗中窥视一般。”
苏巧闻言,心中微微一凛。窥视?她下意识地扫视四周,山谷寂静,并无异样。
“轻尘,你是不是练功过于勤勉,以至身心俱疲,出现错觉?我看你还是多休息休息……”苏巧劝慰道,“劳逸结合,方能两全其美。”
轻尘摇摇头,轻声道:“不像是错觉……那种感觉……很细微,很隐蔽,如同芒刺在背。我试图凝神静气,却总被一丝若有若无的窥探感打断。而且……”
她顿了顿,声音更低:“苏长老,你说……我们两个,都是从离火宗转投水月山庄的,他们对我们……会不会……终究隔着一层?”
苏巧也是见多识广,人情练达。她瞬间明白症结所在——必是洪浩从四方山回来,讲了被限制乘坐星云舟,感觉有人对水月山庄了如指掌,好像山庄内有细作一般之后,轻尘自己想多了。
她觉得山庄众人对她不信任,会暗中监视她的一举一动。
“轻尘,你千万莫作此想!”苏巧正经道:“我来得比你早,对不二门了解更深……他们都是善良坦荡之人,对你对我都是家人一般看待。”
轻尘点点头,苦涩道:“我也知道,大家对我都不错,师父也没有区别对待,可……可我总觉得没有完全融入大家,始终,始终像是差点什么……”
“苏长老你也知晓,我以前离火宗师父,呃,就是顾于修那个老贼,便是水月山庄唐家灭门惨案的罪魁祸首,虽然我并不知晓,但,我终究是他的徒弟。”
“所以我总是想为山庄做点什么,来证明自己……”轻尘咬咬嘴唇,“不过我好像什么都做不了,就像废物一般……他们,他们都太优秀了。”
苏巧叹一口气:“我算是明白了……你天资聪颖,在离火宗鹤立鸡群,犹如众星捧月一般……到这里,瞧见他们一个二个只如怪物一般,机缘造化大得吓人,内心失落在所难免。”
“所以你才会由失落而自卑,由自卑而自疑,才会感觉自己不被信任,生出有人暗中窥视之感。”
苏巧这一番分析不无道理,轻尘听得若有所思。
苏巧趁热打铁:“轻尘,顺其自然,何必为难自己,你不必是最优秀的那一个。大树底下好乘凉,天塌下来有高个顶着……不也很好?”
“我看哪,眼下你最重要的不是练剑,而是修心。”
“修心?”
“心大了,事情就小了。”
一番话如同洪钟大吕,振聋发聩,轻尘眼中闪过一抹亮色。“多谢苏长老,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说罢一溜烟向山庄方向而去,全无平日矜持高雅姿态。
苏巧看得惊奇,扯着喉咙喊叫:“你跑这么快作甚?”
“我去帮木棉师妹挑粪——”声音传来,人已经在极远处。
这一回轻尘叫苏巧谈心,并非星陨阁安排,而是她自己实实在在的感到困惑而求助苏巧。
苏巧站在原地,望着轻尘消失的方向,脸上带着一丝欣慰的笑意,又夹杂着些许哭笑不得的惊奇。
她没想到自己一番开导,竟让这位清冷孤高的剑修,瞬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不过,能放下包袱,找到自己的路,总是好的。
“心大了,事情就小了……”苏巧低声重复着自己刚才开导轻尘的话,嘴角的笑意更深了些。这句话,是她这些年在水月山庄,看着大娘、洪浩他们行事,潜移默化中领悟的道理。此刻用来开解轻尘,效果似乎出奇的好。
她摇摇头,正准备转身离开这片僻静的山谷。
然而,就在她转身的刹那——
一股难以言喻的悸动,毫无征兆地从她灵魂最深处轰然爆发!
那并非灵力沸腾,也非境界突破的预兆,而是一种……难以形容的通透感。宛如一直笼罩在心湖之上的一层薄纱,被无形之手轻轻拂去;又仿佛堵塞在河道中的巨石,被一股沛然莫御的洪流瞬间冲垮。
“心大了,事情就小了……”
这句话,如同九天惊雷,在她自己的识海中炸响。不再是开解他人的箴言,而是化作了照亮她自身道途的煌煌明灯。
过往种种,如同走马灯般在她眼前飞速闪过:
在离火宗时的冷酷无情,视人命如草芥……
一剑穿心时道心崩塌的绝望与茫然……
洪浩手下留情时的震撼与不解……
大娘点化时的醍醐灌顶……
初到水月山庄小心翼翼,渴望赎罪、渴望融入的忐忑……
跟着大娘和黄柳自然而然的讲出狗日卖屁眼的粗话……
对洪浩,大娘发自肺腑的感恩……
守护爷爷坟茔的坚持……
开解轻尘时的自然流露……
所有的挣扎、愧疚、渴望、感恩、释然……在这一刻,如同百川归海,汇聚成一股清澈无比,浩瀚无边的洪流!
方才开导轻尘,何尝不是开导她自己。
她一直以为自己在赎罪,在努力融入。但内心深处,那份“罪人”的标签,那份“外人”的疏离感,始终如同一道无形的枷锁,让她无法真正“心安”。她小心翼翼地付出,渴望得到认可,渴望彻底洗刷过往。
然而此刻,那句“心大了,事情就小了”,如同钥匙,瞬间打开了这道枷锁。
她倏然明白了——真正的救赎,不是外求的认可,不是刻意的付出,而是内心的放下与包容。放下对过往罪孽的执着纠缠,包容自己曾经的迷失,也包容世间的不完美。
心若如海,自能容纳百川;心若澄澈,万物皆可映照。她无需再刻意证明什么,无需再战战兢兢。她所做的一切,无论是守护坟茔,还是开解轻尘,皆是发乎本心,源于感恩与善意,而非为了赎罪或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