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打造最强边关 > 第1129章 北疆粮议

第1129章 北疆粮议(2 / 2)

玉米和红薯那顽强的生命力和惊人的长势,让所有引种的边镇和农户都看到了丰收的希望,也让他们对提供种子和技术的安阳,产生了更深的依赖。

这一日,由周廷玉发起,以“北疆行营转运副使衙门”名义召开的首次“北疆粮秣统筹议事会”,在安阳城举行。

与会者包括了北疆主要边镇负责后勤的官员,以及几位颇具影响力的大粮商。

议事厅内,气氛颇为微妙。各边镇代表看着端坐主位、气度沉稳的周廷玉,心情复杂。

他们既渴望安阳继续提供高产种子和技术支持,又对安阳借此掌控北疆粮食命脉的趋势感到不安。

周廷玉开门见山,将一份统计册簿放在桌上:“诸位,去岁至今,经我安阳协调,北疆各镇共引种玉米三十七万亩,红薯十九万亩。据各地回报,长势普遍良好,若无大灾,秋后收成,预计可抵往年北疆全年粮赋之六成以上!”

这个数字让在座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虽然早有预估,但被如此明确地提出来,依旧震撼人心。

“此乃祥瑞之功,亦是安阳叶大人及诸位同仁心系边镇、慷慨相助之结果。”一位与安阳交好的边镇官员率先开口,语气充满感激。

周廷玉微微颔首,话锋却是一转:“然,粮丰固然可喜,储运、调配、乃至未来粮价稳定,亦是关乎边镇稳定、将士饱暖之大事。以往各镇自行其是,难免有余缺不均,甚或被奸商操控,于边防大计不利。”

他提出了安阳的构想:建立“北疆常平仓”体系。由各边镇根据自身情况,将部分新粮收入官仓作为储备,同时由转运使衙门牵头,设立一个“粮食调剂基金”,在丰年平价收购余粮储存,在歉年或急需时平价投放市场或供应军需,以平抑粮价,保障供给。

“当然,”周廷玉扫视众人,“此事关乎各镇切身利益,需诸位共同商议章程。安阳愿率先投入五十万贯,作为基金启动之本,并负责前期主要仓储建设与管理。各镇可自愿参股,并按参股比例享有调剂优先权及收益分红。”

这是一个极具诱惑力,又暗含深意的提议。将粮食储备和流通部分地“公有化”、“标准化”,无疑能增强北疆整体的抗风险能力,避免内部恶性竞争。

但这也意味着,各边镇要将一部分粮食支配权,让渡给这个由安阳主导的“常平仓”体系。

会场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和窃窃私语。利益得失,需要仔细权衡。

“周先生,”云州代表沉吟道,“此议于北疆大局确有益处。只是这章程细节,尤其是粮食定价、调拨权限、以及各镇参股后的权责,还需仔细斟酌。”

“这是自然。”周廷玉笑容温和,“今日之会,便是要集思广益,共同拟定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章程。安阳绝无独断专行之意,一切为了北疆安稳。”

会议持续了整整一天。讨价还价,利弊权衡,最终,一个初步的《北疆常平仓暂行条例》框架被确定下来。大部分边镇选择了谨慎参与,投入少量资金和粮食份额,以观后效。

他们知道,拒绝可能意味着被排除在未来的粮食保障体系之外,而参与,则至少能保住一定的话语权和利益。

当与会代表们带着复杂的思绪离开安阳时,周廷玉向叶明汇报了会议结果。

“不出大人所料,他们既想得到好处,又心存警惕。不过,只要开了这个头,随着常平仓体系的作用显现,他们只会越陷越深,最终离不开这套由我们制定的规则。”周廷玉分析道。

叶明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点了点头:“粮食是根基,掌握了粮食的流通和储备,就掌握了北疆的命脉。此事不急,温水煮蛙,方为上策。我们的重心,还是要放在自身实力的不断提升上。”